
(1).衆多;繁多。《書·禹貢》:“ 江 漢 朝宗于海,九江孔殷。” 曾運乾 正讀:“孔,甚也。殷,盛也。”《魏書·樂志》:“及 孝昌 已後,世屬艱虞,内難孔殷,外敵滋甚。” 明 張居正 《敕建慈壽寺碑文》:“乃營寶刹,於兌之方,左瞰都城,右眺崇崗。力出于民,財出于府,費雖孔殷,民不與苦。”
(2).很緊急;很急迫。《清史稿·德宗紀一》:“歸政伊邇,時事孔殷,密摺封奏,請仍書皇太後聖鑒,披覽後施行。”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宣統三年十月十三日第一軍總統馮國璋緻内閣陸軍部電》:“又地方款項一空,宏大規模,廢棄可惜。工匠薪餉,待發孔殷。必有籌維,方能舉辦。”
“孔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衆多、繁多
該義項源自古代文獻,例如《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指九江地區物産豐盛、水勢浩大。這裡的“孔”表示“非常”,“殷”指“盛大、繁盛”,整體形容事物數量多或規模大。
例句:“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書·禹貢》)
緊急、急迫
多用于描述形勢緊迫或需求急切,如《清史稿》中“工匠薪餉,待發孔殷”,指急需發放工匠的薪饷。
例句:“内難孔殷,外敵滋甚。”(《魏書·樂志》)
注意:部分資料提到“孔殷”形容人憔悴悲傷(如),但此用法未被權威典籍廣泛引用,建議以“衆多”和“緊急”為主流釋義。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禹貢》《魏書》等文獻。
孔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孔和殷,共有10個筆畫。
“孔殷”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意味着“聰明而又莊重”。在古代,孔殷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和智慧。
繁體字的寫法為「孔殷」。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孔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但基本上保持着孔的字形。殷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差異。
1. 他聰明而莊重,真是個孔殷之人。
2. 小華腦子靈活,是個飽學之士,實在是個孔殷。
孔殷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孔殷之道
2. 孔殷文化
3. 孔殷品德
近義詞包括:聰慧、明智、英明等。
反義詞包括:愚笨、無知、愚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