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架的意思、筆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架的解釋

[penholder;pen-rest;pen rack] 擱筆或插筆的架兒

詳細解釋

用以擱置毛筆的架子。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筆架霑牕雨,書籤映隙曛。” 宋 魯應龍 《閑窗括異志》:“遠峯列如筆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筆架是中國傳統文房用具之一,主要用于擱置書寫或繪畫時暫時停用的濕筆,防止毛筆滾動污染其他物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别稱

筆架又稱筆格、筆床、筆擱或筆枕,是古代文人書案上的必備文具。其形态小巧,大不過盈尺,兼具實用與賞玩價值。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萌芽于南北朝時期,當時未形成固定形制,僅以削尖的筆杆插入發髻暫存。
  2. 唐宋時期:唐代文獻中已有明确記載,但實物罕見;宋代逐漸普及,成為書房常見擺設。
  3. 明清時期:發展至鼎盛,材質與造型多樣化,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如明代玉雕“鹿鶴同春”筆架、清代五峰山形瓷質筆架等。

三、材質與形制

  1. 材質:常見有瓷、木、玉、金屬、水晶、象牙等。實用性以瓷、銅、鐵為主,觀賞性則以玉雕最典型。
  2. 形制:多呈山峰形(稱“筆山”)、動物形(如鵝、鹿)或幾何形,清代還出現雕龍紋等複雜裝飾。

四、文化意義

筆架不僅是工具,更象征文人的雅趣與審美追求。成語“筆架”還引申為學識或文章的基礎支撐,體現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示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析

《筆架》一詞指的是放置筆的架子,可以是用來放置筆的桌上用品或者墨盒。

拆分部首和筆畫

《筆架》的拆分部首是⺩("竹"字的變體),共有9畫。

來源

《筆架》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筆》和《架》。《筆》是文具的一種,用于書寫或者畫畫;《架》指的是支撐物體的支架或構架。

繁體

《筆架》的繁體字為「筆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于《筆架》一詞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為部首,加上「帛」或「冃」等字旁來表示。

例句

1. 桌上的筆架擺放整齊,方便了我們隨時使用筆。

2. 這個筆架是我自己親手做的。

組詞

1. 筆筒:用來放置筆的筒狀容器。

2. 書架:用來放置書籍的架子。

3. 籤字筆:專用于籤字的筆。

近義詞

1. 筆座:放置筆的底座。

2. 筆插:放置筆的插座。

反義詞

1. 筆槽:供放置墨汁或墨水的容器。

2. 小物件:一般指體積較小的物品,與大型架子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