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高峻險要的山峰。 唐 杜甫 《重經昭陵》詩:“陵寝盤空曲,熊羆守翠微。” 宋 蘇轼 《贈眼醫王生彥若》詩:“吾於五輪間,蕩蕩見空曲。”
(2).廣闊回環。 唐 王勃 《采蓮賦》:“藻 河 渭 之空曲,被 沮 漳 之淪漣。”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詩:“蓊匌川氣黃,羣流會空曲。”
(3).謂文筆暢達而宛轉。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始視之若樊然淆亂,而空曲交會之中,義理寓焉。”
“空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
指高峻險要的山峰
該義項常用于描繪山勢險峻、地勢陡峭的地理特征。例如唐代杜甫在《重經昭陵》中寫道:“陵寝盤空曲,熊羆守翠微”,此處“空曲”形容昭陵所在山峰的高聳險要。宋代蘇轼的《贈眼醫王生彥若》中“蕩蕩見空曲”也以“空曲”借喻山勢的巍峨。
廣闊回環
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觀的遼闊與蜿蜒之态。如唐代王勃《采蓮賦》中“藻河渭之空曲”,形容水流的曲折回環;杜甫《三川觀水漲》中“群流會空曲”則描繪了河流交彙的壯闊場景。
文筆暢達而宛轉
此義項較抽象,多用于文學評論,指文章或詩詞的語言流暢且富有韻律感。例如漢典解釋中提到“謂文筆暢達而宛轉”,但具體文獻例證較少。
總結特點
《空曲》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指一種沒有音樂、歌詞或聲音的樂曲。它可以用來形容一首無聲的音樂作品,通常用于描述演奏時沒有聲音的樂器樂曲。
《空曲》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穴”部,右邊是“曲”部。
《空曲》一共有9畫,包括穴部的4畫和曲部的5畫。
《空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空”和“曲”兩個字合并而成的。其中,“空”指的是無聲的狀态,而“曲”則表示音樂或樂曲。
《空曲》的繁體字為「空曲」,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僅字形有所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中,與現代的簡化字不同,《空曲》的字形有所變化。然而,這個變化并不會影響字的意義。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書籍和文獻資料。
以下是一些使用《空曲》這個詞的例句:
組詞:空靈、空白、曲調
近義詞:無聲樂曲、靜音樂
反義詞:有聲樂曲、嘈雜音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