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空床 ”。1.指獨宿的卧具。亦比喻無偶獨居。《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 三國 魏 曹丕 《離居賦》:“惟離居之可悲,廓獨處於空牀。” 晉 張華 《情詩》之一:“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襟懷擁虛景,輕衾覆空牀。” 宋 曾鞏 《秋夜》詩:“念往不能寐,枕書嗟漏長;平生肺腑交,一訣餘空床。”
2.指空的坐具。 唐 杜甫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詩:“蝮蛇暮偃蹇,空床難暗投。”
“空牀”是“空床”的異體寫法(“牀”為“床”的異體字),其含義可分為兩個層面解釋:
1. 字面含義 指無人使用的卧具或坐具,如《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空床難獨守”描述丈夫遠行後獨守空床的情景。三國曹丕《離居賦》的“廓獨處于空床”也通過空床意象強化孤獨感。
2. 文學隱喻 該詞在古代詩詞中常承載特殊情感:
現代語境中,該詞主要用于文學創作或古籍解讀,日常使用較少。如需深入探究,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或結合具體詩文語境分析其象征意義。
《空牀》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床鋪或房間沒有人或無人使用,即空置的狀态。
《空牀》由“穴”部和“牛”部組成。
穴部的拆分部首是“穴”,筆畫數為5。
牛部的拆分部首是“牛”,筆畫數為4。
《空牀》是現代漢字詞語,源自古代漢語。它的簡化字形為“空床”,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空床」。
在古代漢字中,《空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變體較多,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而有所差異。
1. 他暫時離開了家鄉,留下了一個空牀。
2. 這個房間空牀了很久,看起來很冷清。
3. 在他離世後,他的卧室成了一個永久的空牀。
1. 空白:表示沒有填寫或内容空缺。
2. 空曠:表示地方寬闊沒有被占據。
3. 洞穴:表示人造或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間。
空蕩、無人。
有人、有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