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恐喝的意思、恐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恐喝的解釋

見“ 恐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恐喝(kǒng h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現代漢語中的“恐吓”基本一緻,指通過言語或行為威脅他人,使其産生恐懼心理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淵源、法律關聯等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以威脅性言語或行動使人畏懼,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例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為:“以威勢或言語脅迫他人。”

    示例:古代公文中常見“恐喝取財”,即通過威脅手段勒索財物。

  2. 詞源與演變

    “恐喝”為并列結構複合詞:“恐”表恐懼,“喝”原指大聲呵斥(如“叱喝”),引申為震懾性威脅。該詞在宋元明清法律文獻中高頻出現,如《大明律》規定:“恐喝取人財物者,計贓準盜竊論加一等。”


二、法律與文化語境

  1. 傳統法律中的定性

    在曆代法典中,“恐喝”被視為嚴重犯罪。《唐律疏議·賊盜律》明确将“恐喝”與強盜、竊盜并列,規定:“諸恐喝取人財物者,準盜論加一等。” 其量刑依據威脅程度及所得財物價值判定。

  2. 與現代“恐吓罪”的關聯

    當代《刑法》雖未直接使用“恐喝”一詞,但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及第二百七十四條“敲詐勒索罪”均涵蓋其行為本質,即通過心理脅迫侵害他人權益。


三、使用差異與同義詞辨析

  1. 與“恐吓”的異同

    “恐喝”屬古漢語司法術語,強調公開性、暴力性威脅;現代“恐吓”涵蓋範圍更廣,包括書面、匿名等隱蔽形式。二者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均釋義為“威脅吓唬”,但語體色彩不同。

  2. 近義詞對比

    • 恫吓(dòng hè):側重以勢力威逼,常見于外交或政治語境。
    • 威懾(wēi shè):通過實力展示使人畏懼,多用于軍事策略。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懷效鋒點校. 《大明律》. 法律出版社, 1999.
  3. 劉俊文. 《唐律疏議箋解》. 中華書局, 1996.
  4. 全國人大常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2020年修正版.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注:本文釋義綜合古代律學文獻與現代語言學工具書,法律條文解讀以現行司法解釋為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恐喝”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和權威來源綜合判斷:

一、主要含義(古語/書面用法)
指恫吓、威脅,與“恐猲”同義。例如《戰國策》中“恐猲諸侯”即用權勢威脅他國,蘇轼《魏武帝論》也提到“恐喝”指用聲勢威吓對手。該詞結構為“恐”(畏懼)與“喝”(大聲威脅),拼音為kǒng hè。

二、次要含義(網絡非正式用法)
在極少數網絡語境中,被戲稱為“害怕被灌酒”,形容聚會時因飲酒壓力産生的緊張心理。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三、注意事項

  1. 古語中“喝”讀hè,表“威脅”;現代漢語中“喝”多讀hē(如喝水),需根據語境區分。
  2. 權威詞典(如漢典)僅收錄古語含義,網絡解釋非正式且傳播度低。

建議在正式場合或學術寫作中使用古語釋義,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詠扁擔社秉直不定方程潮蕩超群絶倫承祀傳動帶初寫黃庭盜火彫甿發展心理學風土性植物亘連狗碰頭光盒過遣懷鉛握椠化心混江龍謇谔間或剪剪劍騎擠攏積閏久懷慕蔺揫斂咎譽九原考測枯焦零作龍鞭慮佚麻經兒沒做是處銆刀年鑒扭造排牆破盤清聞親王窮孤齊如秋稧桑海三舍法殺蟲劑少小無猜身世嗜芰史佐順手牽羊訟夫天年不測頭晚團年外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