颏頤的意思、颏頤的詳細解釋
颏頤的解釋
下巴和腮幫子。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文樹 髭生頷下,貌類猿猴。上令 黃幡綽 嘲之…… 幡綽 許而進嘲曰:‘可憐好 文樹 ,髭鬚共頦頤别住, 文樹 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強似 文樹 。’”
詞語分解
- 颏的解釋 颏 (頦) ē 臉的最下部分,在兩腮和嘴的下面。通稱“下巴”、“下巴颏兒”。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頤的解釋 頤 (頤) í 面頰,腮:支頤。解(?)頤。頤指氣使。 休養,保養:頤神。頤養。 文言助詞,無義:“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颏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ē yí,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詞義:指下巴和腮幫子,即下颌與面頰相連的部位。
- 構成:由“颏”(下巴)和“頤”(腮、頰)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屬于并列結構的複合詞。
出處與例句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唐代鄭棨的《開天傳信記》。文中描述黃幡綽嘲諷文樹的長相時寫道:“髭鬚共頦頤别住,文樹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強似文樹。”
- 用法:多用于古文或文學描述,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補充說明
- 近義詞:在古漢語中,類似描述面部部位的詞還有“頤颔”“颔頰”等。
- 文化背景:該詞反映了古代對人物外貌特征的細膩觀察,常用于比喻或幽默調侃(如引文中的嘲諷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引申用法或相關詩詞,可參考《開天傳信記》原文或漢語詞典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颏頤
颏頤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下巴和臉部輪廓。
拆分部首和筆畫
颏頤的拆分部首是“頁”和“骨”,總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颏頤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形狀描述了人的下巴和面部輪廓。在繁體字中,颏頤的寫法為顴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颏頤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漢時期,颏頤的寫法為“顴”,于東漢開始轉變為“颏頤”的寫法。
例句
1. 她笑起來嘴角微微上揚,顯得颏頤分明。
2. 這位老人的颏頤下垂,顯露出歲月的痕迹。
組詞
颏頤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 颏頂:下巴和頭部的輪廓。
- 頤養:保養和滋養身體的健康。
- 颏下:下巴以下的部分。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下巴、颚、下颚
反義詞:額頭、頭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