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雕刻裝飾。《漢書·劉向傳》:“刻飾宗廟,多築臺囿。”
(2).比喻對文辭的過分修飾潤色。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陵遲至於 梁 陳 ,淫艷刻飾、佻巧小碎之詞劇。”
(3).古代婦女的一種梳理方式。以膠刷鬓發,使齊整如刻畫。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絶殊離俗,妖冶嫺都,靚糚刻飾,便嬛綽約。”參閱《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王先謙 補注。
“刻飾”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雕刻裝飾
指通過雕刻工藝對器物、建築等進行裝飾。例如《漢書·劉向傳》提到“刻飾宗廟”,即指在宗廟建築上雕刻紋樣以作美化。
對文辭的過分修飾
比喻在文學創作中過度雕琢文字,導緻内容浮華不實。唐代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批評梁陳時期的文風“淫豔刻飾”,即強調這種修飾的負面影響。
古代婦女的梳理方式
一種以膠固定鬓發、使其整齊如刻畫的妝容手法。漢代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提到的“刻飾”即描述此方法,類似現代發膠的早期應用。
補充說明:
刻飾,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雕刻裝飾物或者裝飾品的藝術技巧和方法。它可以用來修飾建築物、家具、器皿等物品,增加其美感和藝術價值。
刻飾的部首是刀(刂)和饣(食),共有11個筆畫。
該詞源于古代漢語,出現的時間較早。在古代漢字中,"刻飾"的寫法稍有不同,饣部通常寫作"飠",但意思相同。刻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刻飾」。
這個詞彙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保持了現代漢語中的寫法。據研究,刻飾作為一個拼音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中,表達了對心靈的修飾和裝飾的思考。
以下是一些關于刻飾的例句:
1. 他的家具上刻飾着精美的花紋,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
2. 這個古建築用了許多刻飾,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
組詞:刻工、飾品、裝飾、刀刻、雕刻、镂刻等。
近義詞:雕塑、雕琢。
反義詞:樸素、單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