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儉樸謙遜。 漢 賈誼 《新書·道術》:“辭利刻謙謂之廉,反廉為貪。”
“刻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刻謙(kè qiān)指儉樸謙遜的品質,強調在言行和生活方式上保持克制與低調。該詞源自漢代賈誼的《新書·道術》,原文提到“辭利刻謙謂之廉,反廉為貪”,意為拒絕利益誘惑、保持儉樸謙遜即為廉潔,反之則為貪婪。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學術讨論中,描述人的品德修養。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對曆史文本的解讀或文學創作。
該詞具有較強古典色彩,日常交流中建議使用更通俗的詞彙(如“謙虛節儉”)替代,以避免理解偏差。
如果需要查看更多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刻謙”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殷切地表達謙遜之情”,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非常謙虛,态度謙遜,不自滿,不驕傲。這種謙遜是出自内心的真實态度,而不是虛僞的表現。
第二層意思是“非常細緻認真地做事”。這種謹慎的态度表現出對工作或任務的責任心和尊重。這種态度通常追求完美,追求精益求精,勤奮務實。
從漢字的結構來看,“刻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刀”和“言”。
其中,“刀”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刀有關的意思。而“言”則表示與語言、說話有關的意思。
根據筆畫的統計,“刻謙”一共有9畫。
“刻謙”的來源較為簡單,就是将詞語“刻”和“謙”組合而成的。
在繁體字中,“刻”和“謙”都沒有變化。所以,“刻謙”在繁體中和簡體中的字形是一樣的。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是,“刻謙”這兩個字在古代寫法中并沒有過多的變化。依然可以用現代的字形進行書寫。
1. 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作家,卻非常刻謙,從不過分誇耀自己的成績。
2. 在工作中,他總是刻謙地鑽研每一個細節,希望将每件事做到最好。
3. 他不僅謙遜有禮還非常刻謙,全心全意地為人們提供幫助。
4. 這位藝術家十分刻謙,時刻保持學習的态度,不斷進步。
- 組詞:刻苦、刻意、謙遜、謙虛
- 近義詞:謙恭、虛心、卑躬屈膝
- 反義詞:驕傲、自負、傲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