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渴的駿馬奔向水泉。形容勁急貌。常指書法矯健的筆勢。《新唐書·徐浩傳》:“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雲。”亦省作“ 渴驥 ”。 清 陳維崧 《倒犯·秋日雲臣齋頭同大士展故友蔣瞻武遺墨感賦》詞:“渴驥勢,掀騰極。” 清 曹寅 《雨夕偶懷桐臯僧走筆得二十韻卻寄》:“崩崖落縋石,渴驥破閑皁。”
渴骥奔泉(拼音:kě jì bēn quán)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迫切追求目标的決心,或形容書法筆勢矯健有力。原指口渴的駿馬急切奔向泉水,既展現了對目标的渴望,也暗含行動迅疾的意象,3,。
出自《新唐書·徐浩傳》,描述唐代書法家徐浩的筆法:
“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意為:他的書法如發怒的獅子撬動巨石般剛勁,又如渴馬奔向泉水般迅疾,3,8,。
書法領域
形容筆勢矯健、遒勁有力。例如:“他的草書如渴骥奔泉,一氣呵成。”(參考例句)
比喻欲望迫切
引申為對某事物極度渴望。如明代袁宏道曾用此比喻急切的心情:“弟不啻如渴骥奔泉。”()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或書法評論文獻。
《渴骥奔泉》這個詞出自中國的古代典籍《戰國策》中的一句話:“渴骥者奔泉。”原指饑渴的駿馬在找到水源時會立刻奔跑去喝水,形容渴望已久的人得到心中渴望的東西後,會激動地迅速行動。
《渴骥奔泉》由三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氵”、“馬”、“爪”。其中,“氵”為水的部首,表示與水相關;“馬”為馬的部首,表示與馬有關;“爪”為爪的部首,表示與爪有關。
拆分筆畫如下:
氵(3畫) + 馬(10畫) + 爪(4畫)= 17畫
繁體字為:“渴駿奔泉”。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幾個字的部分構造有所不同。例如,“馬”在古代形狀更像一個立着的馬;“爪”則是左右對稱而呈現出爪子的形狀。
1. 他渴望已久地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機會,于是像渴骥奔泉般迅速地采取了行動。
2. 這個公司面臨了破産的危機,經理們渴骥奔泉地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挽救局勢。
1. 渴求:渴望、期望。
2. 奔跑:疾走、飛奔。
3. 泉水:活水、清泉。
急于解渴、渴望達到目标
滿足、知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