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當、借貸時,估量抵押品,兌付銀錢。《金6*瓶6*梅詞話》第十六回:“家裡有三箇 川 廣 客人,在家中坐着,有許多細貨要科兌與 傅二叔 ,隻要一百兩銀子押合同,約八月中旬找完銀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科兌漢語 快速查詢。
“科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主要與典當、借貸活動相關,但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存在延伸解釋或誤用現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指在典當或借貸過程中,對抵押品進行評估并支付對應銀錢的行為。具體表現為:
例證可見《金瓶梅詞話》第十六回,描述商人用細貨作抵押進行科兌的場景。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人才出衆”,這屬于對字面拆解的誤讀:
現代偶見用于人名,取"科"象征學識、"兌"喻指變通,但屬于個性化命名,非詞語本義。若需獲取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科兌(kē duì)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科”是漢字中的一個部首,對應的拆分為“禾”和“冖”兩個部首;“兌”則是一個漢字,拆分為“兒”和“八”兩個部首。
科兌一詞源于《說文解字》,其意思是以禾谷為交換的貨币。在古代,兌換貨币主要以糧食作為一種标準。因此,科兌可以理解為以禾谷為單位的貨币交換。
在繁體字中,科兌的寫法為「科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科兌的變體寫法有很多。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科會」,另一種古代寫法是「課兌」。
1. 他用科兌購買了一些土地。
2. 那個時代,科兌是這個國家的主要貨币。
科兌沒有明确的組詞,不常與其他詞彙進行組合。
科兌的近義詞包括:貨币,交換。
科兌的反義詞包括:贈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