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關于征發賦役的規章。《陳書·宣帝紀》:“爟烽未息,役賦兼勞,文吏姦貪,妄動科格。”
“科格”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以下是綜合不同資料的詳細解析:
賦役規章
指古代關于征發賦稅、徭役的規章制度。這一釋義來源于《陳書·宣帝紀》中的記載:“爟烽未息,役賦兼勞,文吏姦貪,妄動科格。”,強調官方對賦役的管理規範。
網絡釋義的争議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提到“科格”為成語,形容言辭刻薄、尖酸,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誤傳或方言用法。
若在文學或口語中遇到“科格”形容言辭刻薄,建議結合上下文謹慎理解,并優先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釋義。更多考證可查看《陳書》原文或專業曆史文獻。
科格(kē g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科學和技術”。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科”和“格”。
科字的部首是“禾”,筆畫數為9;格字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0。
科字源自于中國古代的甲骨文,原本是用來表示稻谷的農業工具,後來擴展為表示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力。繁體字為「科」。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科字的古代寫法類似于“禾囗”,囗表示谷倉的外形,表示保存谷物的意思,與農業相關。格字的古代寫法類似于“木亥”,亥表示麥穗的形狀,表示木材的質量好,與木工相關。
1. 他對科學和技術有很高的造詣,可以說是一個科格之才。
2. 科格的發展對社會進步起着重要作用。
科技、科學、科普、格局、格調、格言。
學問、技術、知識。
文學、藝術、人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