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求。 明 方孝孺 《茹荼齋記》:“遊行四方,考徵生民之利害,揣度風俗之盛衰,綜覈古今治亂之由。”
“考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以下為綜合解釋:
詞源構成
“考”指考察、選拔;“徵”在古漢語中有“征召”“驗證”或“征求”之意。組合後,該詞的核心意義為通過考察或驗證來選拔人才或征集意見。
兩種常見解釋方向
曆史文獻中的應用
在古籍中多指考據、驗證,例如:
“遊行四方,考徵生民之利害,揣度風俗之盛衰”。
此處“考徵”意為對社會民生進行考察分析。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可引申為綜合調研或決策前的意見征集,例如政策制定前的民意考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茹荼齋記》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考徵」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選拔人才或進行評估的活動。這個詞可以拆分成「考」和「徵」兩個部分。
「考」這個字的部首是「耂」(老),是一個指代長者的象形字。它的筆畫數為4畫,讀音為kǎo。在中國古代,「考」的意思是維護家族的長輩。
「徵」這個字的部首是「彳」(行走),表示走路,它的筆畫數為9畫,讀音為zhēng。在古代,「徵」的意思是調查、勘察,後來引申為選拔、選擇。
「考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這是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在科舉考試中,官方會通過考試和評估的方式來徵召優秀的人才。
在繁體字中,「考徵」這個詞被寫作「考徵」,保留了原來詞語中的兩個部首和筆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斷演變的。在古代,「考」這個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考」的舊字形為「耂」加上一個小圈。而「徵」這個字的古代寫法可能是「彡」和「行」的結合。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考徵」這個詞來描述選拔人才的活動。比如:「公司正在進行一次嚴格的考徵,以找到適合的人選。」
一些與「考徵」相關的組詞包括:考核、考試、選拔、評估等。
與「考徵」近義詞相似的詞語有:招聘、選拔、選拔等。
與「考徵」反義詞相對的詞語有:任用、保留、聘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