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恭畢敬的意思、畢恭畢敬的詳細解釋
畢恭畢敬的解釋
十分恭敬的樣子。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五:“軍長為 李玉堂 ,一 山東 大漢,抵軍部時,在門外相迎,畢恭畢敬。”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 韓老六 ﹞對于窮人的畢恭畢敬的招呼從不理睬,而對于有錢的人,有說有笑。”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如願》:“她畢恭畢敬地把封套抹平整,又細看了一會。”
詞語分解
- 畢的解釋 畢 (畢) ì 完結:禮畢。畢業。畢生。畢力。 完全:畢肖(刼 )(完全相象)。兇相畢露。畢其全力。 究竟,到底:畢竟。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古代田獵用的長柄小網,亦指用長柄網捕取禽獸:“鴛鴦于飛,
- 敬的解釋 敬 ì 尊重,有禮貌地對待:尊敬。緻敬。敬重(恘 )。敬愛。敬仰。恭敬。敬辭。敬慕。敬獻。 表示敬意的禮物:喜敬。壽敬。 有禮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 謹慎,不怠慢:慎始敬終(自始自終都謹慎不懈)。
網絡擴展解釋
“畢恭畢敬”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态度極其恭敬、禮貌周全,帶有謙卑和尊重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1.詞義分解
- 畢:表示“完全、十分”,強調程度。
- 恭:意為謙遜有禮。
- 敬:指尊重、嚴肅的态度。
兩字疊加強化語氣,指言行舉止完全符合禮節,毫無怠慢。
2.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正式場合或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的态度,例如:“他畢恭畢敬地向老師鞠躬”。
- 情感色彩:中性或褒義,但若過度使用可能隱含虛僞、拘謹的貶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恭恭敬敬、肅然起敬、彬彬有禮。
- 反義詞: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輕蔑不屑。
4.常見誤寫
該詞常被誤寫為“必恭必敬”,兩者實際通用,但現代漢語中“畢恭畢敬”更常見。
5.文學出處
成語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後演變為“畢恭畢敬”,強調對人事物的由衷尊重。
若需進一步了解實際用例,建議查閱經典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畢恭畢敬》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對長輩或上級表達最崇敬和恭敬的态度。它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畢”,拆分部首為“毛”,筆畫數為毛-5;第二個字是“敬”,拆分部首為“攵”,筆畫數為攵-4。成語“畢恭畢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
繁體字“畢恭畢敬”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畢”字的字形稍有不同,書寫時将畢字中間的兩橫線分離開,類似于“比”字;而“敬”字在古代寫法中,上面的部分由“卩”字代替。所以,古時候的寫法是類似于“比卩比敬”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孝順父母是我們應該畢恭畢敬的責任。
2. 在照顧年長的親友時,我們要用畢恭畢敬的态度對待他們。
3. 對上司要保持畢恭畢敬的态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工作。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畢竟、畢生、恭敬、畢其功于一役。
與“畢恭畢敬”近義的詞語有:“恭敬有禮”、“虔誠敬服”。
反義詞可選取諸如:“不敬”、“輕視”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