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侃直的意思、侃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侃直的解釋

亦作“偘直”。1.剛毅梗直。《明史·文苑傳四·徐渭》:“ 寅 明臣 亦頗負崖岸,以侃直見禮。” 清 侯方域 《陳公墓志銘》:“公既罷……賦詩示 漣 、 光鬥 曰:‘脂韋世所同,侃直性所獨。’” 清 劉大櫆 《方庭粹六十壽序》:“君之子 矩 ,從餘遊。其為人偘直,一遵其父訓。” 清 許6*6*衡 《玉井山館筆記》:“有 徐嫗 年五十餘,性侃直。”

(2).謂直抒己見,無所避忌。《明史·周宗建傳》:“乃令 宗建 陳交通實狀,将加重譴, 宗建 回奏益侃直。 進忠 議廷杖之。”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朱笥河先生》:“先生友某公強先生見之,先生持論侃直,不稍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侃直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侃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剛毅正直
    指性格剛強、品行正直,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格。例如《明史·徐渭傳》提到“寅、明臣亦頗負崖岸,以侃直見禮”,體現人物因剛直而受敬重。

  2. 直抒己見,無所避忌
    強調言辭坦率,敢于直言。如《明史·周宗建傳》記載,周宗建“回奏益侃直”,因直言觸怒權貴而遭廷杖;清代江藩的《漢學師承記》也提到朱笥河“持論侃直,不稍下”。

二、用法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近義詞包括“耿直”“剛直”,但更側重“直言不諱”的勇氣。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貶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侃直的意思

“侃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坦率直言,不做作,不做掩飾。形容一個人言行舉止直截了當,沒有任何虛僞和欺騙。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侃直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侃部分是從人字旁“亻”來的,表示人,而直部分的左邊是豎,“┃”,右邊是橫“一”,表示“夕”,表示夕陽将死的意思。筆畫數是9畫。

來源和繁體

“侃直”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這本曆史文獻。它原本的拼音是“kǎn zhí”,後來隨着漢字的簡化,寫作了“侃直”。在繁體字中,“侃直”寫作“侃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侃直”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是:“侃”字的右邊豎起來的部分會有一個彎曲的穿越“亻”,而“直”字的下面會有一個“夕”的象形形狀。

例句

1. 他在争論中一直侃侃而談,非常侃直。

2. 她是個性格很侃直的人,從不拐彎抹角。

3. 這位領導官方活動上直言不諱,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真是侃直有力。

組詞

侃直是一個成語,沒有其他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坦率、開誠布公

反義詞:虛僞、做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