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砍伐山上樹木。《梁書·張緬傳》:“将人怨而神怒,故飛川而蕩谷;推冥理以歸諐,遂刊山而赭木。”
(2).摩崖刻石。《隋書·徐則傳》:“太傅 徐陵 為之刊山立頌。”
“刊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ān shān,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砍伐山上樹木
源自《梁書·張緬傳》的記載:“将人怨而神怒,故飛川而蕩谷;推冥理以歸愆,遂刊山而赭木。”此處“刊山”指大規模伐木行為,常用于描述古代因工程或祭祀需要而清理山林。
摩崖刻石
見于《隋書·徐則傳》:“太傅徐陵為之刊山立頌。”此處“刊山”指在崖壁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屬于古代石刻文化的一種形式。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古籍用例或藝術關聯,可參考《梁書》《隋書》等文獻。
《刊山》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動詞的意義,可理解為“雕刻山石”的意思。
《刊山》的部首為“刀”,《刊山》共有6畫。
《刊山》是由中國古代文人創作的詩詞中使用的,形容雕刻者在山石上刻劃文字或圖案。
《刊山》的繁體字為「刊山」。
古時《刊山》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如使用不同的字體或書寫流派,但一般仍是使用“刊山”的結構。
1. 他将詩句刻劃在了這座山上,真刊山了一番壯麗景象。
2. 漢代的石刻藝術家在這片山地上長期刊山,使之成為文化遺産。
3. 這位藝術家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刊山成了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作品。
刊刻、山川、雕刻、雕山、山石
刻山、雕山、雕石、刻石、刻畫
平地、寬泛、舒展、自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