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堅持高尚的情操。《宋書·建平王景素傳》:“當 泰始 、 元徽 中,王公貴人無謁 景寧陵 者,王獨抗情而行,不以趨時捨義,出鎮入朝,必俛拜陵所。”
“抗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抵制情感,保持理智
指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克制情緒,不受情感左右,強調冷靜與理性。例如在壓力下保持鎮定,避免沖動決策。
堅持高尚的情操
多用于形容堅守道德或理想,不隨波逐流。如《宋書·建平王景素傳》中記載的典故:“王獨抗情而行,不以趨時捨義”。
兩種解釋均體現對内在精神狀态的把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抗情》是一個漢字詞語,表達了對内心情感的抵抗和抗拒。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情感上表現出強烈的抵抗力和堅韌不拔的品質。
漢字《抗情》由部首手(扌)和部首心(心)組成,共有8個筆畫。
《抗情》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攜帶義項“手”和“心”的字形合成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形狀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字形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抗情》這個詞的古代字形與現代字形相似。
以下是一些使用《抗情》的例句:
與《抗情》相關的詞語有:抗争、抗壓、抗敵、抗拒、抗衡、抗體。
近義詞:抵抗、抗禦、反抗、抵禦。
反義詞:屈從、順從、認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