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定維護。 唐 符載 《九日陪劉中丞賈常侍宴合江亭序》:“非常侍無以康護全 蜀 ,非中丞無以恢建盛烈。”
“康護”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分為現代常用義和古籍中的引申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現代常用義:指保護和照顧他人身體健康,強調醫療護理或健康維護。由“康”(健康)和“護”(保護)組合而成,常見于醫療、養老等場景。例如:“康護人員為患者提供專業護理服務。”
古籍引申義:在唐代文獻中,“康護”意為“安定維護”,多用于描述對地區或社會的整體保護。如唐代符載《九日陪劉中丞賈常侍宴合江亭序》提到“康護全蜀”,即指維護蜀地安定。
現代使用中,“康護”更偏向健康護理的狹義解釋,而古籍中的廣義用法已較少見。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側重。
康護(kāng hù)一詞由“康”和“護”兩個字組成,表示關心照顧、保護健康的意思。它是一個動詞詞組,形容一種行為或态度。
“康”字由“廣”(guǎng)部首和“一”(yī)筆畫組成。
“護”字由“扌”(shǒu)部首和“丨”(gǔn)和“戶”(hù)兩個筆畫組成。
“康護”一詞的來源與中醫有關。在中醫理論中,康護是指養生保健、保護健康的方法和方式。
“康護”一詞的繁體字是「康護」。
在古代漢字中,“康”字的形狀并不完全一樣,而是以「廣」為基礎,加一點上斜的橫線,表示舒適安康的狀态。
而“護”字在古代也有一些變化,如加上一點小“人”字形狀,表示人們互相照顧和保護的意思。
1. 她一直康護着她年邁的祖父,确保他健康幸福。
2. 醫生們每天都在醫院裡康護着病人們的生命。
康複、護理、康複護理、康複者
照顧、關心、保護
傷害、忽視、懈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