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扛荷的意思、扛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扛荷的解釋

肩擡。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獅子》:“日供一羊或牛馬之肉數十斤。須百夫扛荷,且伴送夷人五六十名,甚為居民之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扛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扛荷”指用肩膀承擔或擡舉物體,即“肩擡”之意。該詞由“扛”(káng,意為用肩承重)和“荷”(hè,意為背負、承擔)組合而成,強調共同承擔重物的動作。

  2.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田藝蘅的《留青日劄·獅子》:“須百夫扛荷,且伴送夷人五六十名,甚為居民之害。”此處描述搬運獅子需多人合力肩擡的情景,凸顯其體力勞動的屬性。

  3. 相關詞彙擴展

    • “荷”單獨使用時,在古漢語中也有“扛”的含義,如《愚公移山》中“荷擔者三夫”的“荷”即指擔負()。
    • 現代漢語中,“扛”可讀作káng(肩扛)或gāng(雙手舉重物),但“扛荷”一詞中“扛”僅讀káng。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需要多人協作的體力勞動場景,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扛荷

「扛荷」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特指人們背負沉重的負擔,用以形容擔負重任或承擔艱辛困苦的事情。

該詞可以分為兩個部首:「扌」和「艹」。部首「扌」表示手,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又稱為「才手」;部首「艹」表示植物,例如花草樹木等。它們分别代表了「扛」和「荷」這兩個字的意義。

「扛」的筆畫數為五畫,屬于容易書寫的字,意為用手肩負或背負,表示承受重物的動作。

「荷」的筆畫數為十五畫,稍微複雜一些。在繁體字中,「荷」的字形與簡體字稍有差異,繁體字中的「荷」字是「花」和「草」的合字。它的意義除了表示植物荷花外,還引申為荷載、接受等含義。

「扛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農民常常肩挑擔負着農作物或其他物品,從一地運送到另一地,用以負重例如背袋、架車等運輸方式。扛荷一般也比喻人承擔巨大的壓力和責任。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一直扛荷家庭的重擔。

2. 這個項目需要一個能夠扛荷壓力的經理。

3. 在困境中,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扛荷。

與「扛荷」相關的組詞有:負荷、背負、肩負等。

其中「負荷」與「扛荷」的意義相近,都表示承擔重負的意思。

與「扛荷」意義相反的詞語是「輕松、解脫」等,表示不再承受負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