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的意思、抗震的詳細解釋
抗震的解釋
[anti-seismic] 對破壞性地震采取各種禦防或善後措施,盡可能減輕生命財産的損失
抗震結構
詳細解釋
(1).建築物、機器、儀表等具有承受震動的性能。如:抗震結構。
(2).對破壞性地震采取各種措施以減輕損失。如:抗震救災。
詞語分解
- 抗的解釋 抗 à 抵禦:抗擊。抗争。抗拒。抵抗。頑抗。 拒絕:抗議。抗上。抗命。抗稅。 對等: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對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震的解釋 震 è 疾雷(霹靂)使物體振動:“震夷伯之廟”。震霆。 雷:“烨烨震電。” 巨大的力等使物體劇烈顫動:震撼。震蕩。震顫。震響。震動。聲震遐迩。 迅速或劇烈地顫動:地震。身子不由得一震。 特指“地震”:
網絡擴展解釋
“抗震”是一個涉及建築、地質、工程等領域的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定義
- 物理性能:指建築物、機器、儀表等具備承受地震或其他震動影響的性能。例如,通過結構設計增強建築物的穩定性,使其在地震中不易損壞。
- 防禦措施:指針對破壞性地震采取的預防和減災措施,例如制定抗震設防标準、優化施工質量等,以最大限度減少生命財産損失。
二、工程領域的具體應用
在建築工程中,抗震通常通過以下環節實現:
- 抗震設防要求:确定建築物需達到的抗禦地震能力,例如根據“基本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和“抗震設防烈度”(地區抗震标準)制定目标。
- 抗震設計:
- 概念設計:如選擇規則結構、避免剛度突變等;
- 計算設計:通過強度準則(保證結構不倒塌)和變形準則(控制彈性/塑性變形)進行驗算;
- 構造措施:例如設置抗震縫、加強節點連接等。
- 抗震施工:嚴格按照設計規範施工,确保建築質量。
三、相關術語補充
- 地震震級:表示地震釋放能量大小的指标(如裡氏震級);
- 鞭梢效應:指高層建築頂部因剛度突變而在地震中受損更嚴重的現象;
- 場地條件:包括地下水位、土層性質等影響抗震效果的因素。
如果需要更專業的工程規範或計算公式(如抗震驗算公式),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震
抗震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抗”和“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抗”字的部首是手,共包含6個筆畫;“震”字的部首是雨,共包含14個筆畫。
來源
“抗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抗”表示抵抗、對抗的意思;“震”表示地震、震動的意思。抗震一詞在現代通常用來指防止建築物在地震時受到嚴重損害或崩塌。
繁體
繁體字“抗震”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定的區别。例如,“抗”字在古代常以象形的方式書寫,形狀類似于一個人用手掩護臉部,表示抵抗的意思;“震”字在古代常以象形或者指事的方式書寫,形狀類似于地面上出現了裂紋,表示震動的意思。
例句
1. 我們建設的房屋都經過抗震設計,可以在地震時保持穩固。
2. 抗震能力較強的橋梁可以在地震發生時保持完好。
3. 這座大樓的抗震性能非常好,即使發生強烈地震也不會倒塌。
組詞
抗震樓房、抗震設備、抗震措施、抗震救災
近義詞
抵抗地震、應對地震、地震防禦
反義詞
易震、不抵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