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指的意思、舉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指的解釋

猶舉止,行動。《北齊書·崔瞻傳》:“吏部尚書 尉瑾 性褊急,以 瞻 舉指舒緩,曹務繁劇,遂附驛奏聞,因而被代。”《資治通鑒·漢和帝永元十四年》:“ 陰後 短小,舉指時失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舉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單獨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用法及具體語境理解。根據漢語詞彙學分析,“舉指”的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舉”的本義

    指“擡起、發起、行動”,《說文解字》釋為“對舉也”,引申為行為動作的起始或表現。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中華書局影印版。

  2. “指”的本義

    原意為“手指”,後延伸為“指向、意圖”,《玉篇》釋“指,示也”,強調指示或意旨。

    來源:《玉篇》(宋代重修本),中國書店出版社。

  3. “舉指”的複合義

    二字組合後,泛指人的行為舉止、動作意圖,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儀态或行動目的。例如:

    《後漢書·黃憲傳》:“舉指動靜,皆有常節。”

    (意為行為舉止皆有規範)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古漢語中的延伸用法

  1. 禮儀規範

    指符合禮制的行為動作,如《禮記》強調“舉指順于禮”。

    來源:《禮記正義》(唐代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意圖表達

    強調行為背後的目的性,如《論衡》載:“舉指動作,皆欲為善。”

    來源:《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三、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舉指”一詞已罕用,需替換為: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注:線上版可訪問漢語大詞典數據庫

  2. 王力. 《古代漢語》[M]. 中華書局, 1999.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Z]. 商務印書館, 2016.

(部分古籍資源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國學大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舉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基本釋義

“舉指”意為舉止、行動,主要指人的行為表現或動作儀态。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描述是否符合禮儀規範。例如:

2.詞源解析

3.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舉指”已極少使用,更常見的表達為“舉止”。但在特定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可能被引用。

4.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檢舉”“舉報”等現代詞彙區分,如中提到的“接獲檢舉”屬于不同語境,與“舉指”無關。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權威解釋,可參考《北齊書》《資治通鑒》原文或漢典等專業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報稱襃旌飽練世故襃錫閉影搏币春煙詞格錯解得一元寶電子郵箱調馴抵玑地平遞眼色斷理飛地黼扆高門大屋寡狀孤寂故例過醆患疾恢濟剪抑膠東大鼓嬌黃姬劉錦繃荊棘銅駝濟貧九緎巨商科本樂調漉漉緑肥名父千步廊青墩其所求盜稔惡不悛柔腴如花似月瑞令三惡趣食桉釋褐壽算聳膊成山藤椅停杯推事王躬狹隘夏景顯而易見瑕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