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手。兩手彎轉,合抱緻敬。 漢 劉向 《說苑·君道》:“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則師傅之材至矣。” 清 劉台拱 《經傳小記·北面拘指》:“案《淮南·脩務訓》:‘弟子句指而受。’拘指即句指。”參見“ 句指 ”。
“拘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拘指(拼音:jū zhǐ)指拱手行禮的動作,即兩手彎曲合抱于胸前以示敬意。這一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場景,如臣子對君主、晚輩對長輩的禮節。
漢代劉向《說苑·君道》中記載:“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描述了行禮時的姿态。清代劉台拱在《經傳小記》中也提到“拘指即句指”,進一步佐證其動作特征。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引申為思維或行為受限制的比喻義,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與原意存在差異。主流解釋仍以“拱手緻敬”為核心。
多用于描述古代禮儀或文獻研究,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苑》等典籍。
拘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限制、約束。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的“手”字旁,右邊是指向的“指”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9。
《說文解字》中記載,拘指是古代秦國的一種刑罰方法,将罪犯的手指用繩子拴住,使其受到束縛和限制。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一種比喻,用來指代約束、限制人的行動或自由。
在繁體字中,拘指的寫法為拘指。這種寫法保留了原始漢字的結構和形态,比簡體字更加傳統獨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拘指的字形并沒有出現大的變化。在《康熙字典》中,拘指的寫法仍然與現代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拘指的例句:
1. 他的行動受到了拘指。
2. 法律對犯罪行為進行了拘指。
3. 環境的限制讓他感到拘指和束縛。
組詞:拘留、指示、指導、拘束、限指、拘泥
近義詞:約束、限制、束縛、拘束、牽制
反義詞:放任、自由、放松、解放、自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