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rchy]∶拘泥固執
這些事兒可以變通着解決,不要太拘執
(2) [arrest]∶拘捕
(1).拘捕。《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 拘執束縛,居囹圄中。”《舊唐書·哥舒翰傳》:“及遇 羯 賊,旋緻敗亡,天子以之播遷,自身以之拘執,此皆命帥而不得其人也。”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輔臣 得書,立使人拘執 士榮 。”
(2).拘泥,固執。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六:“臣又聞聖人不凝滞於物,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理有變通,情無拘執。”《三國演義》第七三回:“今宜從權,不可拘執常理。” 清 李漁 《凰求鳳·拐偦》:“隻是這位主人拘執不過,請客不到,就要怪的。”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十二》:“當局定要在‘太太類’中選擇,固然也過于拘執,但别的一時可也沒有,此實不死不活之大原因也。”
“拘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思想或行為固執、狹隘,不願接受新觀念或改變。由“拘”(固執、狹隘)和“執”(堅持)組合而成,強調因固守舊觀念導緻思維僵化。例如:
在特定語境下可表示拘捕,多用于古籍或法律文本:
現代法律術語中有“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俗稱“拘執罪”),指有執行能力卻抗拒法院裁決的行為。刑事拘留的執行則涉及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的法定程式。
日常語境中多指固執僵化,而“拘捕”或法律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涉及法律問題,建議參考司法解釋或專業咨詢。
《拘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部首「手」和「貝」組成。部首「手」代表手部,表示人的行動能力;「貝」代表貝殼,象征珍貴。這個詞的意思是固執,不願意放寬或放棄自己的觀點或想法。
「拘執」的部首「手」有4個筆畫,位于右邊,象征人的行動能力;部首「貝」有7個筆畫,位于左邊,象征珍貴。整個字共有11個筆畫。
「拘執」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起源于古代漢語。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拘執」。
在古代,「拘執」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拘捉」,意為固執地捉住。
1. 他對這個問題持有很強的拘執态度,不肯聽取他人的建議。
2. 她為了追求完美,總是對自己過于拘執,不容許任何瑕疵。
1. 拘束:遵守規定,不敢或不願意自由行動。
2. 執着:對某種目标或追求堅持不懈。
3. 固執己見: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肯聽取别人的意見。
近義詞:執迷、堅持、固執
反義詞:靈活、開放、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