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正道立身行事。 晉 皇甫谧 《高士傳·許由》:“ 許由 ,字 武仲 , 陽城 槐裡 人也。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
“據義履方”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源自對古代高士品格的贊頌,常用于強調傳統道德中的正直與原則性,現代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形容堅守道義之人。
據義履方(jù yì lǚ fāng)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根據道義而走正當的方向。據,指根據;義,指道義;履,指遵守;方,指方向。這個成語強調了按照道義原則行動的重要性,棄絕不正當的行為。
據義履方的部首是手部(扌)和頁部(頁)。部首扌表示和手有關,頁部表示和書、文化有關。
據義履方拆分的筆畫分别是7畫、4畫、6畫和4畫。
據義履方成語來源于《周易·系辭下篇》(“君子以儒學微行,存其誠,去其羞,去其慝,去其诽。正其心,行其道”),強調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應該遵循正道,以獲得成功。
據義履方的繁體寫法是據義履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據義履方的“據”字寫作“據”,“義”字寫作“義”,“履”字寫作“屢”,“方”字寫作“方”。這些寫法都是根據古代文獻和古代印章上的字形來确定的。
例句:
他在公司裡一直據義履方,作為一個領導者,他的職責絕不容許他走任何不正當的路。
組詞:擔當履職、誠實守信、正直無私
近義詞:遵守道義、遵循正道
反義詞:背離道義、不擇手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