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沮解 ”。
“沮懈”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沮”與“懈”的字義及古籍用法來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沮懈”主要通過分解字義及古籍用例體現其核心含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沮懈》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指失去勇氣,喪失鬥志,感到無力和失望。它主要用來形容人們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産生的心理狀态。
《沮懈》由“氵”和“虍”兩個部首組成,部首“氵”表示與水有關,而部首“虍”表示與虎有關。它的總的筆畫數為13。
《沮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道》一章中,意味着被打敗或者消沉的狀态。它的繁體字為「沮喪」,而在繁體字中,“懈”被替換為一個意味着傷心的偏旁,“喪”。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沮懈》的古代寫法為「沮惓」,其中的「惓」表示心痛或失意的感覺。
1. 他在經曆了連續的失敗後,變得沮懈起來。
2. 她遭受了很多困難,但從未感到沮懈。
1. 沮喪:形容失去信心,心情低落。
2. 沮喪:形容失望,消沉的狀态。
3. 沮敗:形容被打敗,落于下風。
4. 懈怠:表示失去動力,不努力。
1. 消沉:指情緒低落,失去興趣和動力。
2. 洩氣:指由于遭受挫折或失敗而喪失信心。
3. 灰心:表示失去勇氣,感到沮喪。
1. 堅持:指持續努力或堅定信念。
2. 奮發:表示努力克服困難,積極向前。
3. 振作:指鼓起勇氣,重新振作起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