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曲。 清 盧若騰 《島居隨錄》卷下:“小貓犬食黍米,其腳跼屈。”
“跼屈”是由“跼”和“屈”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跼”的多個義項來綜合理解。根據漢典的權威解釋,具體分析如下:
本義:身體蜷曲
“跼”本指腰背彎曲或蜷縮的狀态,如“跼縮”形容伛偻蜷縮的樣子。因此,“跼屈”可指身體因彎曲、蜷縮而無法舒展,常見于描述人或動物的姿态。
引申義:處境受困
“跼”亦有“拘束、困處”之意,如“跼束”表示受限制。此時“跼屈”可引申為因環境壓迫或條件限制而無法施展,例如形容人才被束縛、志向不得舒展。
情感層面的謹慎與不安
“跼”還包含“小心翼翼”的義項,如“跼顧”(觀望不前)、“跼跽”(惶悚不安)。因此,“跼屈”可能暗含因謹慎或恐懼導緻的退縮、壓抑狀态。
示例用法:
相關詞彙:跼縮(蜷縮)、跼蹙(窘迫)、跼骥(受困的良馬)。
需注意,“跼屈”屬書面用語,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語境中。
《跼屈》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跼”意為鄙視、輕視,形聲字旁為足,表示與腳有關的意思;“屈”意為屈服、低頭,形聲字旁為居,表示與人行為有關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傲慢自大、屈服低頭的意思。
《跼屈》的拆分部首為“足”和“居”,部首“足”表示與腳有關,部首“居”表示與人行為有關。
《跼屈》一共有11個筆畫。
《跼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例如《莊子·外物》中有“跼屈無華,無寶器一物可得。”意為鄙視别人是沒有價值的事情。
《跼屈》的繁體字為「躋屈」。
在古代漢字中,跼屈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傳承與标準化過程中,字形可能有所變化,現代使用的字形已經較為規範。
1. 他總是對别人的努力跼屈不已,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為。
2. 她沒有屈服在困難面前,她并不是一個跼屈的人。
跼屈的組詞有:
跼心(形容内心痛苦),跼踵(形容疲勞),屈跼(屈曲不伸),屈眦之忿(形容憎恨憤怒),屈食作嗔(因饑餓而生氣)。
與《跼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輕視、鄙視、蔑視、厭棄、歧視等。
與《跼屈》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尊重、仰慕、贊賞、器重、崇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