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君主任國家元首的政治制度。 章炳麟 《訄書·訂孔》:“ 白河次郎 曰:‘從橫家持君主政體,所謂壓制主義也。’”
君主政體(Monarchy)是以君主為國家元首的政治制度,其核心特征在于國家最高權力由世襲君主掌握。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析這一概念:
一、基本定義 君主政體指以君主(國王、皇帝等)為國家元首的政權組織形式,君主通常通過世襲産生并終身任職。該制度下,君主既是國家象征,也掌握不同程度的實際權力,具體形式因國家而異。
二、主要類型
絕對君主制
君主擁有不受憲法限制的絕對權力,如沙特阿拉伯的政體。這類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權于一身。
君主立憲制
君主權力受憲法制約,實權多由議會和内閣行使。例如英國和日本,君主主要承擔禮儀性職責,形成"虛位元首"模式。
三、曆史演變 起源于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在中世紀歐洲達到鼎盛。隨着近代民主思潮興起,多數國家轉向共和制,現存君主政體多通過立憲改革實現權力制衡。
四、核心特征
五、現代現狀 當前全球約40個君主制國家中,29個為君主立憲制,11個為絕對君主制。這些國家通過不同方式調和傳統制度與現代民主需求。
君主政體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最高權力由君主擁有和掌握的一種政治制度。在君主政體中,君主(通常是國家的君主或王室成員)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者,掌握着決策權和行使權力的權力。
君主政體的拆分部首為“口”(kǒu)和“王”(wáng),其中“口”(kǒu)為4畫,“王”(wáng)為4畫。
君主政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古代中國,君主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掌握着整個國家的權力。
君主政體的繁體字為「君主政體」。
古時候漢字中,君主政體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一般仍保持了類似的意思和發音。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君主政體被寫作「君主經體」。
1. 君主政體是一種常見的國家政治制度。
2. 在君主政體中,君主擁有最終的決策權。
1. 君主制度
2. 君權
3. 君臣關系
1. 帝國
2. 皇權
3. 專制
1. 民主政體
2. 共和體制
3. 分權制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