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攟載”。捆載;裝載。《管子·小匡》:“諸侯之使,垂櫜而入,攟載而歸。” 尹知章 注:“攟,收拾也。”攟,《國語·齊語》作“稛”。 清 招廣濤 《新樂府·鬼子》:“番舶通互市,茶布任攟載。”
“攈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攈載”意為捆載、裝載,指将物品整理後運輸或攜帶。該詞在不同文獻中常寫作“攟載”或通假為“稛載”。
《管子·小匡》記載
“諸侯之使,垂櫜而入,攟載而歸。”
尹知章注:“攟,收拾也。”。此句描述使者空囊而來,滿載而歸的場景。
《國語·齊語》異文
同一典故中,“攟”作“稛”,如“稛載而歸”,韋昭注:“稛,束也”,說明“攟”與“稛”為通假字,均表捆束裝載之意。
清代文獻中的使用
清人招廣濤在《新樂府·鬼子》中寫道:“番舶通互市,茶布任攟載”,描述海上貿易中貨物運輸的情景。
“攈載”多用于描述古代運輸、貿易場景,強調整理後滿載的動作,其核心語義可通過“捆載”或“滿載”理解。需注意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攈載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ūn zǎi。它有兩個基本含義:
1. 整理整齊地擺放或安裝;将東西加以安置。
2. 指文章、文字被刊登或刊載在書籍、報刊等上。
攈載由“手”和“車”兩個部首組成。它是一個由14個筆畫構成的字。
攈載的拼音“jūn zǎi”源自粵語發音,意為“整理”。在繁體字中,攈載的字形為「攈載」。
古代的攈載寫作“攟”。古代書法家在進行書寫時,常常通過改變字形來增添字的藝術美感和表達意境。
1. 他很細心地攈載起他的收藏品。
2. 這篇論文将被攈載在國際期刊上。
組成攈載的常用組詞有:攈理、攈整、收攈、攈集等。
攈載的近義詞有:收錄、編纂、刊登等。
攈載的反義詞有:混亂、零散、散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