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屯的意思、軍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屯的解釋

(1).指駐屯的軍隊。《前漢書平話》卷上:“朕思之, 陳豨 造6*反,多因為寡人與 陳豨 軍屯衣甲器物,是他 韓信 執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 陳毅 《長相思·冀魯豫道中》詞:“晝趲行,夜趲行,敵僞關防穿插勤。到處有軍屯。”

(2).謂利用駐屯軍隊就地耕種土地。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一》:“有所謂軍屯者,如 漢武 元鼎 六年,初置 張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開田官斥塞,責六十萬人戍田之是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軍屯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軍屯”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軍事與經濟結合的制度,其核心是通過駐軍就地耕種實現自給自足,同時鞏固邊疆防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1. 雙重含義:

    • 名詞:指駐屯的軍隊,即軍事駐紮點()。
    • 動詞:指軍隊在駐地開墾土地、從事農業生産的行為()。
  2. 組織形式:
    軍屯通常以營為單位,每營約60人,實行“且佃且守”(邊耕作邊戍守),士兵需繳納分成地租()。


二、曆史發展與類型

  1. 起源與演變:

    • 軍屯制度始于西漢,延續至明清,是曆代中央王朝經略邊疆的重要方式()。
    • 民屯則始于秦朝,由平民參與生産,與軍屯互為補充()。
  2. 主要類型:

    • 現役軍人屯田:漢代傳統形式,軍隊戰時作戰、平時耕作()。
    • 士家屯田:包括軍人家屬及後備役人員,形成長期生産群體()。

三、功能與作用

  1. 軍事防禦:
    軍隊駐紮邊疆,既可應對戰事,又能通過耕作解決糧草供應,減少中央財政負擔()。

  2. 邊疆開發:
    促進邊疆地區農業發展和人口遷移,加強中原與邊疆的經濟文化聯繫()。

  3. 靈活調整:
    屯墾戍邊的規模隨邊疆局勢變化,如和平時期側重生産,戰亂時期強化軍事()。


四、案例與文獻記載

  1. 曆史實例:

    • 西漢在河西走廊設軍屯,鞏固對匈奴的防線。
    • 三國時期曹操推行“屯田制”,軍屯為軍隊提供穩定糧源()。
  2. 文學引用:
    陳毅《長相思·冀魯豫道中》詞中“到處有軍屯”,即指抗戰時期根據地駐軍()。


五、其他語境延伸

  1. 現代引申:
    在遊戲《三國志戰略版》中,“軍屯”被設計為資源建築,提升領地産量()。
  2. 地名遺留:
    如北京市通州區“軍屯村”,可能源自古代屯田曆史()。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網站(如漢典、邊疆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軍屯的意思

軍屯是指軍隊駐紮的地方或營地,是軍隊進行訓練、休息等活動的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軍屯的部首是冖(mì),共有7個筆畫。

來源

軍屯源自于《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将奚之冀,決屯而歸。”原指軍隊駐紮的地方。

繁體

軍屯的繁體字為「軍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軍屯的寫法多為「軍屯」,其中「軍」的本字是「軍」,「屯」的本字則為「」。

例句

1. 部隊駐紮在軍屯中進行休整。

2. 軍屯裡的士兵們正在進行戰術演練。

組詞

軍營、訓練場、營地、駐地

近義詞

軍營、營地、駐地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