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治理清明。《書·臯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蔡沉 集傳:“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諸侯也。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義。” 宋 《沂宿太守問候》:“行郵闊略,曠馳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論議所移,綱條益紊,爰申戒告,以厲浚明。”
“浚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意義
由“浚”(jùn,意為挖掘、疏通)和“明”(顯露、明确)組成,指通過深入探究使事物的本質或真相顯現出來。
引申含義
在政治或社會語境中,表示“治理清明”,即通過有效管理實現社會秩序井然、政治清明的狀态。
詞源與經典出處
源自《尚書·臯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蔡沉注解說:“浚,治也;明,顯也。” 意為日夜勤勉治理,使家國政事清明。
讀音辨析
“浚明”兼具“揭示本質”和“治理清明”的雙重内涵,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尚書》及蔡沉集傳的注解。
《浚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深入挖掘、啟發智慧或開闊眼界。
《浚明》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部和日部。它的拆分部首為水,表示與水有關。這個詞的筆畫總數為12畫,其中浚為8畫,明為4畫。
《浚明》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模糊,無法準确追溯到某個具體的文獻或來源。
在繁體字中,《浚明》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仍然使用相同的漢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浚明》是一個現代詞語,沒有具體古代寫法與之對應。
1.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對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浚明。
2. 這本書的内容很有啟發,給了我很多浚明。
浚河、明晰、智浚、博浚、明察
拓展視野、啟發智慧、挖掘潛力、開闊眼界
局限思維、狹隘眼界、不求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