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掌軍中的賞功罰罪。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出 九仙門 ,召見諸軍使,京師稍安。”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及 景略 卒,軍中請以﹝ 任迪簡 ﹞為主,自衛佐拜禦史中丞,為軍使。”
“軍使”是古代官職名稱,主要職責為掌管軍隊中的賞功罰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軍使是唐代設置的軍事官職,負責執行軍隊内部的獎懲制度,維護軍紀。其職能類似于軍事司法官,直接參與軍隊管理。
文獻記載
其他補充
該詞屬于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研究唐代軍事制度的文獻。
《軍使》是一個漢語詞彙,多指負責軍務的官員或将領。軍使一詞既可以指代擔任軍隊使命的官員,也可以指代受命于軍隊并擔任了軍隊使命的将領。
《軍使》的拆分部首為冫(処部)和世(一字旁部),所以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冫世。
《軍使》的筆畫數為8,在漢字書寫中,可以分為4個筆畫。
《軍使》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最初是指派遣使者去執行軍事任務的官員。隨着時間的發展,該詞逐漸演變成專指負責軍務的将領或官員。
《軍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軍使」。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軍使》在古代的寫法為「軍使」,字形更加古樸和繁複。
1. 他被任命為軍使,負責指揮軍隊在戰場上作戰。
2. 軍使帶領着精英部隊成功地完成了這次軍事任務。
3. 這位将軍同時兼任軍使和外交使節的職務。
1. 軍事:與軍隊和軍事有關的事物。
2. 将領:指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官。
3. 司令:軍隊中負責指揮的高級軍官。
1. 軍官:負責組織、指揮和管理軍隊的官員。
2. 武将:軍事将領。
3. 戰士:參加戰鬥的軍人。
文士:不從事軍事工作的知識分子。
平民:沒有參軍經曆的一般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