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為正确而決定依從。《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貴女子;女子所言,丈夫乃決正。” 王先謙 補注引 徐松 曰:“以為正,而斷決從之。”
“決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延伸信息如下:
基本含義
指認為某事物正确并決定依從,強調對正确判斷的采納和執行。例如《漢書·西域傳》記載的大宛國習俗:“女子所言,丈夫乃決正”,即男性以女性意見為決策依據。
字義分解
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堅守正道”,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衍生解讀,建議以古籍記載為準。
可通過漢典、滬江詞典等平台查詢更詳盡的注音及古籍引證。
《決正》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明确或果斷地确認事物的真實性或正确性。它通常用來表達堅決、果斷、明确的決斷或判斷。
《決正》的部首是冫(冰的冫),總共有8個筆畫。
《決正》的來源是古代漢字,并且在繁體中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稍有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毫無根本區别。
1. 他對待工作總是決正果斷,從不拖泥帶水。
2. 在決定是否參加比賽時,他下了決正的決定,毫不猶豫。
3. 面對困難,我們需要保持決正的态度,不屈不撓。
組詞:決斷、決絕、決心、決定
近義詞:果斷、斬釘截鐵、判然
反義詞:猶豫、優柔寡斷、含糊不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