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地的意思、絶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地的解釋

1.指極險惡而無出路的境地。2.極遠的地方。3.舊時堪輿家所謂的禁忌之地如果用作宅基或墓地将會招緻禍殃。4.傳說中駿馬名。

詳細解釋

1.指極險惡而無出路的境地。《孫子·九地》:“去國越境而師者,絶地也。”《三國演義》第二五回:“吾今雖處絶地,視死如歸。”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傅相謂 祁門 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謂絶地,不如及早移軍。”

2.極遠的地方。《漢書·韓安國傳》:“且自 三代 之盛,夷狄不與正朔服色……以為遠方絶地不牧之民,不足煩中國也。”

3.舊時堪輿家所謂的禁忌之地,如果用作宅基或墓地将會招緻禍殃。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 姚麟 勑葬乃絶地,故其家遂衰。”《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今日有了老生兒,不緻絶後,早則不在絶地上安墳了。”

4.傳說中駿馬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絶地,足不踐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地”(簡體寫作“絕地”)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絕地”指地理上險要隔絕之地,如《孫子兵法·九地》中“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描述軍隊陷入無退路的險境。現代漢語中延伸為“無法通行的區域”,例如沙漠腹地、極地等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帶。

  2. 引申義與哲學意涵

    道家思想中,“絕地”象征超越物質束縛的精神境界。《莊子·大宗師》提及“堕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暗含脫離塵世紛擾的“絕地”狀态。

  3. 文學與影視用例

    在當代語境中,“絕地”常作為虛構作品的設定元素。例如《星球大戰》系列中的“絕地武士”(Jedi),借用了“絕地”一詞的隔絕性與超凡特質,賦予角色神秘色彩。此類用法多見于科幻與奇幻題材。

  4. 詞源與曆史演變

    “絕”本義為“斷絲”,引申為“隔絕”;“地”指空間或領域。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先秦兵書,後逐漸擴展至哲學、文學領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絕”為“斷絲也”,《釋名·釋地》稱“地,底也,言其底下載萬物也”,二者結合強化了空間隔絕的意象。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絶地”(簡體為“絕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擴展,以下是詳細解釋:

1.險惡無出路的境地

指極其危險或難以生存的地理環境,如懸崖、深谷等。例如:“這裡四面是峭壁,真是個絕地。”。該義項在軍事或生存語境中常見,《孫子·九地》曾用“絶地”形容遠離本土的險境。

2.比喻絕境或困境

引申為沒有退路的艱難處境。如《三國演義》中關羽“雖處絶地,視死如歸”,現代用法如“陷于絕地”。

3.堪輿學中的禁忌之地

指風水學中認為不宜作為宅基或墓地的兇險位置。例如宋代陸遊提及“絶地”導緻家族衰敗的案例。

4.極遠之地

古漢語中可指遙遠荒僻的區域,如《漢書》描述“遠方絶地不牧之民”。

5.傳說中的駿馬名(較少見)

個别文獻(如天奇教育)提到“絶地”為古代駿馬名稱,但此用法較為冷門。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險阻”和“無出路”展開,具體需結合語境判斷。現代多用前兩義,後三義多見于古籍或特定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悲啼别眼部衆差撥崇論吰議猝急大忽雷代數函數單行搗珍打挺兒登路氐人杜門屏迹飛跑豐崇奮節丐貸公幹公文官罷過候故殺黑發呼抃繪本奸臣堅毅疾動結屋臘克牢戶連史力敵勢均獵馬柳膠履曆片猕猴池鬧花燈鬅頭跣足骈孕輕財好施頃襄山止川行升降舵伸舌頭師風受盤松皮癬宋儒遂師探爪亭隊通官透河井文君小亮笑裡刀西風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