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鼎絶脰的意思、舉鼎絶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鼎絶脰的解釋

1.見"舉鼎絶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舉鼎絶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與來源

  1. 本義與演變
    該成語原為“舉鼎絶膑”(“膑”指膝蓋骨),最早見于《左傳·成公二年》。字面意思是“舉起重鼎卻折斷膝蓋骨”,後引申為能力不足卻強行承擔重任,導緻失敗,含貶義。

  2. 同源詞辨析
    “舉鼎絶脰”中的“脰”指頸項,與“膑”不同,但兩者均通過“舉鼎”動作的失敗,比喻力小難負重擔。例如梁啟超曾用此詞警示國債問題中的風險。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三、權威參考建議

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左傳》原文,并注意區分“絶膑”與“絶脰”的演變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鼎絶脰

「舉鼎絶脰」(jǔ dǐng jué mǔ)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力舉起大鼎時力竭氣絕。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用盡全力後無法再繼續努力下去的狀态。

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按照部首分為「丿」「鼎」「絶」「脰」。

「丿」是一個單獨的偏旁,表示折彎的形狀。「鼎」是指傳統中國的三足大鼎,這裡用來代表重大的事物。「絶」表示斷絕、中斷。「脰」是指悲哀、絕塵的樣子。這四個字彙集在一起,形象地展示了無力支撐時的絕望感。

「舉鼎絶脰」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它主要可見于古代文學作品。這個成語在漢字的繁體中寫作「舉鼎絕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丿」這個部首在古文中經常用來代表動态的意味,如「乃」、「之」等。而「鼎」一詞在古代書法中也有多種不同寫法,而如今所用的字形是簡化之後的結果。所以,關于古代漢字的寫法,有許多變體可供選擇。

以下是一些使用「舉鼎絶脰」的例句:

1. 他為了取得冠軍,拼盡全力舉鼎絶脰。

2. 政府為了推行這個計劃,必須舉鼎絶脰,不惜一切代價。

一些與「舉鼎絶脰」相關的組詞有「舉步維艱」、「力不從心」等。

「舉鼎絶脰」的近義詞是「力竭氣絕」,反義詞是「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