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局促”
“侷促”是“局促”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完全相同,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空間狹小
形容環境狹窄擁擠,使人感到壓抑。例如:
“房間小,家具多,顯得很局促。”
該義項源自明·袁宏道《滿井遊記》中“局促一室之内”的用法。
時間緊迫
指時間短促、不夠用。例如:
“半個小時太局促,恐怕來不及。”
杜甫《夢李白》中“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拘謹不自然
描述人因緊張或拘束而表現出的狀态。例如:
“他在陌生人面前顯得局促不安。”
該用法常見于形容社交場合中的心理狀态。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詞源細節,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侷促是一個表示狹窄、狹隘、不舒適的形容詞,用來形容一種局促、拘束的感覺。
侷促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凵”,其中“人”表示人的意思,“凵”是表示開口的意思。此外,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侷促”來源于古代漢語,元代馬钰所著《詩學初編》中曾有“一曰狹狹小囗小囗,小得可侷,小得可促,小得侷促”之說,意為非常狹隘、拘束。後來經過演變,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侷促”一詞。
在繁體字中,“侷促”保持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形态,沒有任何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以用“侷”和“促”兩個字分别代替。“侷”在古代寫法中是“且桀”,“促”是“貌+人”。現代漢字寫法的推廣普及使這種寫法逐漸不再使用,因此,“侷促”已成為現代書寫中的标準形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
組詞方面,和“侷促”相關的詞語有:壓抑、局促、拘束、狹窄等。
近義詞:局促、拘束。
反義詞:寬闊、舒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