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法囑托。指行賄,通關節。 宋 汪應辰 《請免賣寺觀趱剩田書》:“至于田之肥瘠,地之遠近,孰為當留,孰為當賣,利害所在,其間計囑欺隱,何所不有。” 明 王錂 《尋親記·報捷》:“他計囑官司,把你爹屈招認罪。”
“計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計囑(拼音:jì zhǔ)指通過設法囑托的方式達成目的,通常與行賄、打通關節等行為相關。該詞帶有貶義,多用于描述通過不正當手段幹預事務或司法。
核心含義
強調通過暗中操作、賄賂等手段,影響他人決策或行為。例如:
構詞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腐敗相關詞彙,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計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計劃和忠告。它由兩個字組成,結合了計算和囑咐的含義。
《計囑》的左邊部首是“言字旁”,右邊部首是“士字旁”。它共有17畫。
《計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它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考工記》中,用于描述命令和計劃的表達。後來,它被廣泛運用于文學創作和生活中。
《計囑》的繁體字為「計囑」。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字形演變,古時候《計囑》的寫法可能是「計囑」。
1. 他給我提了一些建議和計劃,是我的計囑。 2. 我需要你的計囑來更好地規劃我的工作。
1. 囑托:指親自托付、委托。 2. 勉囑:指對人忠告,勸勉。
近義詞:計劃、指示、規劃。
反義詞:忽略、隨意、不計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