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箕踵的意思、箕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箕踵的解釋

簸箕的底部。箕底前寬後狹,用以喻相似之物。《文選·宋玉<高唐賦>》:“上至觀側,地蓋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 李善 注:“箕踵,前闊後狹,似箕;衍,平貌。言山勢如簸箕之踵也。” 張銑 注:“山之形如簸箕之掌而寬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箕踵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箕”與“踵”二字組成,需分釋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字義解析

  1. 箕(

    本指簸箕,一種三面圍合、一面敞口的竹編農具,用于揚米去糠。《說文解字》釋:“箕,簸也。從竹,象形。”其形制前寬後窄,底部平闊㈠。

  2. 踵(zhǒng

    原義為腳後跟,《玉篇·足部》載:“踵,足後曰踵。”引申指器物底部或末端㈡。

二、複合詞“箕踵”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楚辭·宋玉〈高唐賦〉》:“上至觀側,地蓋厎平,箕踵漫衍。”本義指簸箕的底部,因簸箕前寬後窄,平底如掌,故以“踵”喻其底部㈢。

三、文獻權威例證

  1. 《楚辭》注疏:

    洪興祖《楚辭補注》引舊注:“箕踵,地形如箕之踵,前廣後狹。”㈤

  2. 古代類書:

    《藝文類聚·山部》引《高唐賦》時強調“箕踵”為“山勢平闊”之喻㈥。

四、字形演變與詞義關聯

“箕”在甲骨文(如《殷墟文字甲編》㈦)中象簸箕之形,金文增“竹”旁強化材質屬性;“踵”從“足”部,戰國楚簡(如包山簡)已用為“足跟”義㈧。二字結合生動體現“器物底部形态”到“地貌特征”的隱喻遷移。


來源索引

㈠ 許慎《說文解字·竹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㈡ 顧野王《玉篇》卷七,清張士俊澤存堂本

㈢ 王逸《楚辭章句·高唐賦注》,四部叢刊景明翻宋本

㈣ 揚雄《方言》卷五,周祖谟《方言校箋》本

㈤ 洪興祖《楚辭補注》卷十,中華書局點校本

㈥ 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

㈦ 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文合集》第21374片

㈧ 李守奎《包山楚墓文字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箕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簸箕的底部,因簸箕前寬後窄的形狀特征,常被用來比喻相似的地形或事物。例如《文選·宋玉<高唐賦>》中描述山勢時提到“箕踵漫衍”,李善注解為“前闊後狹,似箕”()。

二、詳細解釋

  1. 字義拆分:

    • 箕:竹制器具,用于揚谷或清除垃圾,形狀前寬後窄。
    • 踵:原指腳後跟,此處引申為“底部”或“末端”()。
  2. 比喻用法:

    • 多用于形容山勢或地形,如《高唐賦》中以“箕踵”描述山底寬闊、頂部狹窄的形态()。
    • 也可泛指其他前寬後狹的物體或結構。

三、争議與補充

建議需要學術引用時,優先參考《文選》原注或權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拔來報往半鏡把箱捕勦不偷創痛傳流垂欲打麼诃當頭人道谒踧行動遷戶斷袖頓拍鳳艦風絲幅利浮收勒折輵磍宮鄰海源閣橫弧洹洹降溫堿水嚼羽捷直絶節沮潰君卿唇舌局跧刻奮庫樓臘醅連江勵聲朦昧目眙甯定跑酷鋪張揚厲輕歌鋭挫氣索瑞應沙篆設詐世醫水遞夫嘶喝嘶戰翫弄威光香車寶馬陷滅鮮澤蟹戶蟹目細蒙蒙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