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查征收。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四:“如是則華人不以苛歛為苦,而所經各卡,節節稽征,洋稅不能偷漏。”《人民日報》1955.7.10:“稅務機關和工商行政部門應該加強稅收的稽征和管理工作。”
“稽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檢查征收,主要用于稅收或貢賦相關的管理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稽征指對稅收、貢賦等進行詳細核查并征收的過程。它強調在征收前對相關款項或物資的審核,确保合規性和準确性。
曆史背景
該詞源于古代中國的稅收制度。例如,清代薛福成在《籌洋刍議》中提到“節節稽征”,說明當時通過層層關卡核查稅收以防止偷漏。古代政府通過稽征保障財政收入,維持國家運轉。
現代應用
在現代語境中,稽征多指稅務機關對稅款的核查與征收工作。如《人民日報》曾強調需“加強稅收的稽征和管理”,突顯其在稅務監管中的重要性。
與其他詞彙的區分
例句:稅捐稽征處負責核查企業納稅情況,确保稅款足額征收。
《稽征》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審視和征求。它可以用來描述審查和征詢意見的行為。
《稽征》的部首是禾(hé)和龍(lóng)。它一共有12個筆畫。
《稽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稽徵」。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稽征》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稽徵」,其中「徵」是用來代替現代漢字「征」的舊體字。
1. 他們稽征了各個部門的意見,最終做出了明智的決策。
2.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需要進行一次稽征,以确保不會遺漏任何重要的信息。
稽查、稽查員、征詢、征集、征求意見
審視、審查、考察、征算
忽略、漠視、疏忽、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