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以的意思、及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以的解釋

連詞。猶以及。《百喻經·治鞭瘡喻》:“我欲觀于女色,及以五欲,未見不浄,返為女色之所惑亂。”《百喻經·水火喻》:“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在現代漢語中,“及以”并非一個獨立、固定的詞語或詞組,它通常是兩個單字“及”和“以”在句子中連用或各自承擔語法功能時的臨時組合。理解其含義需要分别考察“及”和“以”的用法,并結合具體語境。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解釋:

一、 “及”的含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及”主要有以下常用義項:

  1. 動詞: 達到;趕上。
    • 例:望塵莫及 | 力所能及。
  2. 動詞: 比得上。
    • 例:我不及他。
  3. 介詞: 表示等到某個時候或達到某種程度。
    • 例:及至掌燈時分 | 及瓜而代。
  4. 連詞: 連接并列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表示聯合關系,相當于“和”、“跟”。
    • 例:工人、農民及知識分子 | 圖書、儀器及其他用品。

二、 “以”的含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以”的用法非常豐富,主要義項包括:

  1. 介詞:
    • 表示憑借、用、拿: 例:以理服人 | 以身作則。
    • 表示依據、按照: 例:以次就坐 | 以時啟閉。
    • 表示原因: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表示時間、處所、範圍的起點: 例:自古以來 | 長江以南。
    • 表示目的: 例:以待時機 | 學以緻用。
  2. 連詞:
    • 表示目的,相當于“為了”、“為的是”: 例:努力學習,以提高水平。
    • 表示結果或程度: 例: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 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例:夜以繼日 | 坐以待斃。
    • 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相當于“而”: 例: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
    • 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而”: 例: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禦之者。

三、 “及以”在句子中的理解: 當“及以”在文本中出現時,通常需要根據上下文判斷其具體含義,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 “及”作連詞 + “以”作介詞/連詞: 這是最常見的組合方式。
    • 結構: [A] 及 [B] 以 [C]
    • 含義: “及”連接A和B(表示“和”),然後“以”引出對B(或A和B整體)的進一步說明(表示方式、目的、依據等)。
    • 例1(古/書面語): “凡鳥獸蟲魚草木之類,及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之器”。(這裡的“及”連接“鳥獸蟲魚草木之類”和“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之器”,“以”在此處作用類似“等”,或可理解為引出列舉對象,但更常見的是看作“及”+“以”的組合,其中“以”連接作用較弱或虛化)。
    • 例2(古/書面語): “賞有功,罰有罪,及以懲惡勸善”。(“及”連接“賞有功”和“罰有罪”,“以”表示目的,即“用來懲惡勸善”)。
    • 現代理解: 在現代漢語中,這種結構較少見且顯得文雅或古舊。更自然的表達會直接用“和/以及”連接并列項,或用其他結構表達目的、方式等。
  2. “及”作動詞 + “以”作介詞:
    • 結構: [A] 及 [B] 以 [C]
    • 含義: “及”表示“達到”(動詞),“以”引出達到B的方式、工具或憑借(介詞)。
    • 例(古/書面語): “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及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于天下”。(這裡的“及”是動詞“達到”,“以”是介詞“憑借”,“及以文王之德”意為“達到/憑借文王的德行”)。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用。
  3. “及以”作為古漢語連詞(罕見): 在極少數古漢語文獻中,“及以”可能作為一個連詞使用,意義接近“以及”、“和”。但這并非現代漢語的規範用法。

在現代漢語的視角下,“及以”不是一個獨立的詞彙單位。它通常是“及”和“以”兩個詞的臨時組合,需要根據它們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和上下文來理解: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及以”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連詞,主要用于連接并列成分,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以及”。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用法說明:

  1. 基本含義
    “及以”作為連詞,功能與“及”“以及”相同,用于連接并列的人、事或物。例如《百喻經》中的用法:“我欲觀于女色,及以五欲”()、“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均表示并列關系。

  2. 語源與典籍用例
    該詞多見于佛經和古代文獻,如《百喻經》中的多個例句,表明其用法在南北朝時期已存在()。現代漢語中已逐漸被“以及”取代。

  3. 結構特點
    由“及”和“以”兩個連詞複合而成,屬于同義複用現象,旨在加強連接作用。類似結構在古漢語中常見,如“若其”(《左傳》)。

  4.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語境。日常表達建議用“以及”“和”等替代。例如的造句案例,實際是現代人對古語的模仿()。

注意:部分詞典提到“強調超過某種程度”(),但根據典籍用例,此說法可能為誤讀,建議以具體文獻用法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徽省白鷄年冰廚彩選格參貳尺鐵創造環境存安大總德佑反身代詞繁文缛節風績奉命惟謹該茂關發龜藏六歸口黑亮浣帛夾結撿押塉薄吉期糾戾臉龐列鼎崚崚緑鬓賣妻鬻子名族内勾使鳥鳴澗暖帽泡立水炮龍烹鳳圮毀潛盾謙儉悄冥冥颀省羣心染練榮猨善罷幹休珊瑚島舌苔濕撾撾束衽書寓束藴請火悚立送逆談玄説妙陶衛吐白讬夢萬微誤衍鸮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