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癢。《荀子·榮辱》:“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荀子·正名》:“香臭、芬鬱、腥臊、漏庮、奇臭,以鼻異,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 楊倞 注:“疾,痛也;養,與癢同。”
“疾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基本含義
指痛癢,即身體對疼痛或瘙癢的感知。該詞由“疾”(痛)和“養”(通“癢”)組合而成,常見于先秦文獻,如《荀子》中多次出現。
古籍例證
用法特點
該詞多用于描述人體對外界刺激的生理反應,屬于古代漢語中具象化的感官表達,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其他可能的解釋
個别資料(如)提到“疾養”有“快速培養”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解讀,需謹慎參考。
建議結合《荀子》原文及楊倞注疏進一步理解其古典語境下的具體含義。
疾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疾”和“養”兩個部分。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疾(疒+矢):疒為疖部,表示與疾病相關的意思;矢為矢部,表示與射擊相關的意思。
養(兒+食):兒為人部,表示與人相關的意思;食為食部,表示與吃相關的意思。
疾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理論中,意味着在疾病的同時進行養生,以促進康複。繁體字“疾養”保留了原始意思,隻是用了不同的字體。
古時候,疾養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相同,旨在強調疾病期間的養生和保健。
以下是關于疾養的例句:
1. 在生病期間,要特别注意疾養,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2. 疾養是提高身體抵抗力的重要方式,定期鍛煉是必不可少的。
3. 吃藥隻是治療疾病的一部分,疾養才能真正使身體恢複健康。
與疾養相關的組詞有:疾病、疾苦、病疾、養生等。
與疾養近義詞有:養生、護理、保健等。
與疾養反義詞有:放縱、軟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