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獻的意思、赍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獻的解釋

持獻,攜物進獻。《東周列國志》第七九回:“ 嚭 ( 伯嚭 )初欲拒絶,姑使人探其來狀,聞有所賫獻,乃召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赍獻是一個由“赍”與“獻”組成的複合詞,在古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從《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釋義來看,“赍”本義為持物相贈或攜帶,如《說文解字》釋“赍”為“持遺也”;“獻”則指進奉貢品,《周禮·天官》有“獻金九牧”的記載。二字連用構成“赍獻”,特指古代臣民以恭敬姿态攜帶禮物呈獻給君主或尊長,例如《後漢書·禮儀志》描述的“諸侯赍獻玉帛以朝”。

該詞在《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被歸類為禮儀用語,多用于描述宗廟祭祀、外交朝貢等莊重場合。現代漢語中雖已罕用,但《辭源》(修訂本)指出其保留了中華文化“禮制傳承”的語義痕迹,常出現在曆史文獻及古典文學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

“赍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xiàn,屬于書面用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持獻”或“攜物進獻”,即帶着禮物、貢品等呈獻給他人(通常為尊長或上位者)。

  2. 構詞分析

    • 赍(jī):本義為“攜帶”“懷藏”,如“赍持”(手持)、“赍志而沒”(懷抱志向離世)。
    • 獻(xiàn):指恭敬地送上,如“進獻”“奉獻”。
      組合後強調“攜帶物品以示敬意或目的性進獻”。

出處與例句


使用特點


“赍獻”是古漢語中表示“攜帶禮物進獻”的動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棒實八陉北垂貝書備知不功不瘟不火唱卯尺波電謝調齊丁奚诋訾鵝陳二丑凡目忿噪槅扇寡蛋冠履倒置颔詞哄集花杵緩勁會衆胡老淺淺擊潰戰絶壤口吐珠玑闊狹窂浪連銜裡閈六見樓心名都明名鳴條木椟瓯雪強對牽累騝騝七尺乳槌傷筋動骨賒緩身當其境生吞活奪世孫肅齊壇域特支天之僇民蔚映烏角帶飨宴獻生子曉唱下眼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