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習的意思、積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習的解釋

[inbred habit;long-standing practice;oldworn habit] 長久以來而形成的習慣

積習難改

詳細解釋

(1).長期形成的習慣。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施》:“積習漸靡,物之微者也。其入人不知,習忘乃為,常然若性,不可不察也。”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大抵志之為篇,其流十五六家而已,其間則有妄入編次,虛張部帙,而積習已久,不悟其非。” 明 張居正 《辛未會試程策》二:“相與務為無所事事之老成,而崇尚夫坐嘯畫諾之惇大,以此求理,不亦難乎!此病在積習者,一也。”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議》:“法弊于積習,人樂于因循,得無怨清釐為紛更,而詆整頓為操切乎!”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不料積習又從沉靜中擡起頭來,寫下了以上那些字。”

(2).熟習,慣習。 晉 左思 《魏都賦》:“葺墻幂室,房廡雜襲,剞劂罔掇,匠斵積習, 廣成 之傳無以疇, 槀街 之邸不能及。”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後娶》:“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争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朱子語類》卷十八:“如讀書,今日看一段,明日看一段;又如今日理會一事,明日理會一事,積習多後,自然通貫。” 清 錢謙益 《南京江西道監察禦史陳必謙母張氏仍前封制》:“朕之諫臣有居正秉義、風彩著聞者,所謂非積習名教不至此者也。娠賢育德,母師之功其可誣哉。” 峻青 《黎明的河邊·看喜》:“現在雖然日子過好了,家裡不愁吃穿,卻依然消除不了她底這種多年積習的感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積習”是一個漢語成語,結合搜索結果,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一、基本釋義

由“積累”和“習慣”構成,指長期形成、根深蒂固的習慣,多指不良的習俗或行為模式。如《述行賦》中“常俗生于積習”(),說明社會習俗的形成與長期習慣相關。

二、核心特點

  1. 頑固性:具有難以改變的特性,如“積習難改”成為固定搭配()。
  2. 漸進形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積習漸靡”,指習慣通過微小行為逐漸滲透()。
  3. 雙面性:雖然多用于負面語境(如懶散、陋習),但也可指中性的娴熟技能,如《魏都賦》中“匠斲積習”描述工匠技藝()。

三、應用場景

四、文化啟示

該詞反映了中國文化對習慣力量的認知——既認可“熟能生巧”的積極積累(如工匠技藝),也警惕“習焉不察”的負面影響,與《顔氏家訓》中“積習生愛”的教化思想一脈相承()。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習》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長期養成的習慣或陋習。它的拆分部首是穴和習,其中穴表示山洞或深藏,習表示習慣。它的筆畫數是12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一篇中。它的繁體字為積習。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積的上半部分是穴字的變異形式,下半部分則是代表積累的羽字旁。習則是由丿旁和木字旁組成。 一些例句包括: 1. 他長期的宵夜習慣已經變成了他的積習。 2. 不良的習慣需要及時改正,否則它們會變成一種積習。 3. 常常重複的行為會形成固定的積習,需要加以注意。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習慣、習俗、養成、習性等。 一些近義詞包括:陳規、老套、固執等。 一些反義詞包括:新習、改變、革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