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糾約的意思、糾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糾約的解釋

糾合約集。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東要撫》:“十二月十五日, 英 人糾約漢奸,乘坐多船,直逼 虎門 外之 沙角炮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糾約”的漢語詞典釋義

“糾約”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糾”和“約”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召集、聯合或約束的方式聚集衆人,共同完成某項行動或遵守某種約定。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詞源

  1. 糾(jiū)
    • 本義為纏繞、集結,引申為“集合”“召集”。如《說文解字》釋“糾”為“繩三合也”,即多股繩擰合為一,象征力量的彙聚。
  2. 約(yuē)
    • 本義為“束縛”“約定”,如《爾雅》注“約,束也”,後衍生為“共同議定的條款”或“邀請”。
    • 二者結合後,“糾約”強調通過主動召集并形成約定,使多人協同行動。

二、詞典釋義與用法

根據《漢語大詞典》及《現代漢語詞典》,“糾約”的釋義如下:

  1. 動詞性用法

    • 召集聯合:指主動邀集衆人參與某事。

      例:他糾約同鄉組建商會,共謀發展。

    • 約束規範:通過約定對群體行為加以限制。

      例:社團成員需遵守共同糾約的章程。

  2. 名詞性用法(較少見)

    • 指經協商形成的共同約定或盟誓。

      例:昔日的糾約已成空談。


三、語義辨析與近義詞對比


四、現代使用場景

  1. 書面語語境:

    多用于描述曆史事件、集體行動或組織行為,如:

    “他們糾約志士,發起愛國運動。”(《近代史資料》)

  2. 方言保留:

    部分方言區(如江淮官話)仍用“糾約”表示“邀人幫忙”,如“糾約鄰居修渠”。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釋義條目:“糾約:集結約束;邀集約定。”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

    注:該詞屬書面語,釋義為“邀約;聯合”。

  3.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2016年。

    引《後漢書》例:“糾約同盟,誓守疆土。”

(注:因古籍及專業詞典暫缺公開線上鍊接,來源僅标注出版物信息,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糾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搜索結果可作以下解釋:

1.基本含義

2.字義拆解

3.使用場景

4.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左傳》等古籍用例,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7)。

别人正在浏覽...

犇命滮滮兵部裁削策勉澄映床榻處家錯煮水大動幹戈大殺風景抵還鬥齒牙共少慣盜故闾還年卻老寒雲河典哄然劃分會話魂驚膽落檢察截流孑然一身汲集精練精靈塉埆軍國欬唾臘尾臨廁裡攤龍井茶麻苴詺侮鳥鄉扭動疋配僻邪秋懷勸服曲事掃墓望喪生鮮實切識悟松煙素體泰東西體二通檢頹淵窩窩癟癟筱簜喜懼吸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