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路。《後漢書·孔奮傳》:“惟 奮 無資,單車就路。”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 同皎 諷諭久之,太子乃就路。”
就路
指啟程、上路,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動身前往某地。該詞由“就”(趨向)與“路”(道路)組合而成,強調踏上行程的動作。
啟程出發
指離開原地,開始行程。如《詩經·小雅·小明》“駕言徂東”鄭玄箋:“既受命而就路。”即受命後即刻啟程。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趨向道路
“就”含主動趨近之意,“路”為具體路徑,二字結合凸顯行動指向性。如《漢書·王莽傳》:“即日就路”指當日動身。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說文解字》:“就,高也。從京從尤。”段玉裁注:“就,引申為即、為趨。”本義為趨近高處,後泛指靠近、從事。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說文解字》:“路,道也。從足從各。”本義為供人行走的通道。
來源:同上。
《後漢書·班超傳》:“超即日就路”,描述班超受命後立即啟程赴西域。此例印證“就路”表迅速行動的語境。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古籍原文需參考權威出版社影印本或點校本,本文來源标注依據通行學術版本。
“就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ù lù,基本含義為“上路”,即開始行程或啟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路”的更多含義(如“思路”“外路貨”等),可參考相關詞典條目。
阿囡扒車白衣民族闆厘杯水候别録閉門讀書常山陣超超玄箸陳報崇配答剌花赤大姒刁猾憞溷仿徨反潛機飯飲飛花浮動工資改析官舫簂步搖伽他解悅僅此而已矜忤紀系棘竹類總聊城箭林阿林岚遴用流水不腐鸾閨魯班尺餒魂囐哒扒山虎便人普進鉗馬乾昧喬樣窮竭鳅蛑攘步擩祭蓐蟻傷氣濕度諟正四大金剛宿戒探尋謄錄往術蜿蜒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