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就祿的意思、就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就祿的解釋

領受俸祿。指出仕任職。 宋 葉適 《除淮東總領謝表》:“國其選擇而使能,臣姑冒昧而就祿。”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朱善 ﹞ 洪武 初,以郡邑薦至京,製作稱旨,召官翰林,令以家屬赴京就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就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赴任官職并領取俸祿,多用于古代官員接受任命後正式履職的情境。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就"

    • 本義為"趨向、接近",引申為"到職、赴任"。《說文解字》:"就,高也。從京從尤。" 段玉裁注:"就,引申為即事之義。"
    • 例:赴任官職稱"就職""就任"。
  2. "祿"

    • 指古代官吏的薪俸。《廣韻》:"祿,俸也。福也。"
    • 例:《周禮·天官》:"位定然後祿之。"

複合詞義:二字結合指到職受俸,強調接受官職并開始享受相應待遇的行為。


二、權威釋義與古籍例證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就祿:指到任受俸祿。"

    例證:唐代白居易《答故人》詩:"自從筮仕來,六命三登科……就祿近畿邑。"(指詩人多次科舉後赴任京郊官職)

    來源:漢語大詞典(權威辭書)

  2. 古代制度中的用法

    • 宋代官員赴任需經"告身"(任命狀)程式,正式到崗稱"就祿",如《宋史·職官志》載"凡除授,具名上中書,俟就祿乃給告身"。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宋史》

  3. 文化語境

    • "就祿"常與"辭官"相對,體現古代士人"學而優則仕"的價值觀。如《論語·微子》:"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來源:中華經典古籍庫《論語》


三、近義詞辨析

詞彙 含義側重 用例
就祿 強調到職并受俸 "就祿無慚是素風"(宋·林逋)
赴任 側重到崗履職 "攜家赴任所"(《明史》)
食祿 指享用俸祿的狀态 "食祿忠君"(《漢書》)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 《宋史·職官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 《論語注疏》,中華經典古籍庫(pctext.cn)。

網絡擴展解釋

“就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就祿”指領受俸祿,即出仕任職,強調開始擔任官職并獲取相應待遇的過程。其中: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1. 宋代葉適《除淮東總領謝表》提到“臣姑冒昧而就祿”,表達謙遜接受官職的态度;
  2. 明代都穆《都公譚纂》記載朱善被薦為翰林後“令以家屬赴京就祿”,反映古代官員攜家眷赴任的慣例。

三、相關擴展:“祿”的其他含義

  1. 俸祿:官員的薪俸,如“俸祿”“祿米”;
  2. 福運:如“福祿雙全”,含吉祥、幸福之意;
  3. 官職地位:如“祿位”,象征權力與身份。

四、總結

“就祿”一詞集中體現了古代士人出仕為官的社會行為,既包含經濟層面的俸祿獲取,也暗含對官職地位的追求。其用法在宋明文獻中較為典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傲童邊疆鼻飼弊制滄池操絃觸物興懷大計小用遁散渎汙方幅焚沖剛犷幹亂勾勒貫結歸檔汗流洽背噍聱決囊具樂沮衂可搭撲困畏連地亮麗六郡李冶曆閱鸾手校尉膟膋怕羞陪輿蠯蜃坡潁仆牛起案鉗口挢舌齊割秦素沙棗視師適統殊寵送寒衣訴辭鎖缰攤蛋天淵條幾完白山民委畀文筆溫溫蕪昧賢朋下梢饩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