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的意思、樛木的詳細解釋
樛木的解釋
枝向下彎曲的樹。《詩·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鄭玄 箋:“木下曲曰樛。”《漢書·叙傳上》:“葛緜緜於樛木,詠《南風》以為綏。” 顔師古 注:“樛木,下垂之木也。” 唐 黃滔 《送君南浦賦》:“林駢樛木,摧誠而敢望合懽;洲躍嘉魚,取信而當期剖腹。”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師》詩:“踞堂俯視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詞語分解
- 樛的解釋 樛 ū 向下彎曲的樹木:“攬樛木之長蘿,援葛藟之飛莖。” 糾結:“故殇之绖不樛垂,蓋未成人也。” 求:“樛天道其焉如。” 姓。 樛 á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網絡擴展解釋
“樛木”是《詩經·周南》中的篇名,其詞義可從字面與象征意義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 樛(jiū):指樹枝向下彎曲的狀态()。
- 木:即樹木,詩中特指南方的茂盛樹木()。
組合後,“樛木”意為枝幹下垂的樹木,如《樛木》原文描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方有枝幹低垂的樹木,葛藤攀附其上生長。
二、象征意義
在《詩經》中,“樛木”被用作比喻:
- 君子與依附者的關系:下垂的枝幹象征謙君子,葛藟(藤蔓)纏繞則比喻他人依附君子獲得福祿()。
- 婚姻與庇護:部分注解認為“樛木”暗喻婚姻中的男性,葛藟為女性,表達“女子依附丈夫”的傳統觀念()。
三、延伸文化内涵
詩中的“樛木”通過反複詠歎“福履綏之”“福履将之”“福履成之”,強調以德待人、福澤共享的哲理,體現了先秦時期對德行與和諧的推崇()。
如需進一步了解《樛木》全文及賞析,可參考古詩文網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樛木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用于建築或構造的樹木,也可以指木質的建築材料。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木,并且總共有12個筆畫組成。樛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橘木。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許多變化,因此樛木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個關于樛木的例句:“他們正在修建新房子,需要大量的樛木作為建材。”樛木可以與其他詞組成詞語,如樛篁(指樹木茂盛的山林)、樛頂(指山峰上筆直高聳的樹木)等。樛木沒有明确的近義詞或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具體的詞彙,較少與其他詞彙有完全相反或相似的意義。以上就是關于樛木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