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民于水火的意思、救民于水火的詳細解釋
救民于水火的解釋
救:拯救;水火:比喻災難。把人民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詞語分解
- 水火的解釋 指大小便詳細解釋.水與火。《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東觀漢記·鄭衆傳》:“單于大怒,圍守閉之不與水火,欲脅服衆。”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積薪》:“寓宿于山中
網絡擴展解釋
“救民于水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釋義
-
出處
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下》,原文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意為将百姓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拯救出來,鏟除殘暴的統治者。
-
字面與深層含義
- 字面:“水火”比喻災難,字面指将人民從水和火的危險中解救。
- 深層:象征幫助人們脫離極端困苦的境遇,如戰争、暴政、饑荒等社會性災難。
二、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
常作謂語、定語或賓語,用于描述拯救行為,如:“政府推行新政,救民于水火。”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表達對英勇、仁愛行為的贊揚。
- 結構特點
補充式成語,強調“從水火中”這一狀态轉變。
三、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 近義詞:救世濟民、解民倒懸。
- 適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政治或文學語境,如贊揚英雄人物、政府舉措,或描述災難救援行動。
四、示例(結合古籍與現代)
- 古籍:清代褚人獲《隋唐演義》中描述義軍“救民于水火”的壯舉。
- 現代:可用于國際援助、抗震救災等場景,如“醫療隊奔赴災區,救民于水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救民于水火
詞義:
《救民于水火》是一個成語,意味着拯救人們免于災難或危險。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強調拯救他人的偉大行為,顯示出善良和勇敢的特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為“救”、“民”、“于”、“水”和“火”五個部分。筆畫分别為:救(11畫)、民(5畫)、于(3畫)、水(4畫)和火(4畫)。
來源:
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故事,涉及到一個英勇的人拯救了一群人免于水火災難。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表達拯救他人的行為的常用詞語。
繁體字:
為了方便您的參考,将“救民于水火”轉換為繁體字為“救民於水‧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救民于水火的每個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由于篇幅限制,無法一一列舉了,請見諒。
例句:
1. 他用自己的生命救民于水火,被後人稱為英雄。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拯救别人于水火是一種崇高的行為。
組詞:
拯救、災難、善良、勇敢、英勇、生命
近義詞:
拯救、解救、挽救
反義詞:
置之不理、無視、無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