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龍伯國 的巨人。 唐 張說 《入海》詩之二:“ 龍伯 如人類,一釣兩鼇連。”《三國演義》第四六回:“至若 龍伯 、 海若 、 江妃 、 水母 ,長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異類,鹹集而有。”
(2).喻指漁者。 唐 李白 《大獵賦》:“龍伯釣其靈鼇, 任公 獲其巨魚。” 清 趙翼 《晚泊》詩:“遠火晚廻龍伯駕,荒蘆寒打雁奴更。”參見“ 龍伯國 ”。
“龍伯”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神話起源 指中國古代神話中龍伯國的巨人。傳說龍伯國人身高三十丈,力大無窮,曾釣走背負仙山的六隻巨鳌,導緻兩座仙山沉沒(《列子·湯問》)。唐代張說《入海》詩“龍伯如人類,一釣兩鼇連”即描述此典故。
引申含義
語言結構 由“龍”(神獸/帝王象征)與“伯”(尊稱/爵位)複合而成,注音為lóng bó,屬偏正結構詞彙。
文學應用 多見于古典詩文,如清代趙翼《晚泊》用“龍伯駕”描繪漁火,賦予畫面神話色彩。
建議關注高權威來源(如、2)中的神話與引申義,低權威網頁中提及的網遊角色等衍生含義需謹慎考據。
《龍伯》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一個年長者對年輕人的尊稱。
《龍伯》這個詞的部首是“龍”字的“虍”部,擁有14個筆畫。
《龍伯》一詞源于《紅樓夢》,在《紅樓夢》中,賈母尊稱賈琏為“龍伯”。這一稱呼展現了尊長對晚輩的敬意。
《龍伯》的繁體字為「龍伯」。
在古代中國,龍伯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為龍伯。
1. 我的龍伯一直給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2. 龍伯請我喝茶,我感到非常榮幸。
3. 年輕人應該尊敬龍伯的意見,因為他們經曆了更多的事情。
龍伯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因為它本身已經是個獨立的詞語。
龍伯的近義詞有:老前輩、長輩。
龍伯的反義詞有:晚輩、後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