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e alongside the shore] 将船隻靠岸
将船隻靠岸。《水浒傳》第一○九回:“船頭上漁人,向船旁拿根竹篙撐船攏岸。”《紅樓夢》第四十回:“ 賈母 忙命攏岸,順着雲步石梯上去。” 茅盾 《秋收》三:“他們看見那裝着機器的船并不攏岸,就那麼着泊在河心。”
“攏岸”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描述船隻靠岸的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攏岸(拼音:lǒng àn)指将船隻停靠到岸邊。該詞由“攏”(靠近、聚合)和“岸”(水邊陸地)組成,字面意為“靠近岸邊”。
古典文學引用
現代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紅樓夢》原文或《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
攏岸是指河流、湖泊等水體向岸邊聚集、彙集的現象。當水流彙聚到岸邊時,由于阻擋和地形的影響,水流受到限制并變得較為平靜,這種景象被形象地比喻為“攏岸”。
攏岸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和山,拆分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7畫。
攏岸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在現代漢語中,攏岸這個詞并不常見,一般以攏堤或夾岸來表達相同的意思。在繁體中,攏岸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特殊差異。
根據古漢字的寫法,攏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攏岸并非常用詞彙,難以找到相關的古文字形。因此,我們隻能根據現代漢字的寫法來推測古字的樣子。
1. 湖水在狹窄的灣曲處攏岸,形成一個天然的港灣。
2. 河水泛濫,不受控制地朝着兩岸攏岸,給沿岸居民帶來了很多困擾。
夾岸、攏堤、攏水、攏泊
夾岸、攏堤、河灣
散岸、開岸、分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