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利嘴的意思、利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利嘴的解釋

[sharp-tongued;razor-edged tongue] 言詞苛刻或厲害

詳細解釋

利口。 明 李贽 《史綱評要·漢紀·孝武帝》:“如此利嘴,難得他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利嘴”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利嘴(拼音:lì zuǐ)指口齒伶俐、言辭犀利,形容人說話敏捷且尖銳。該詞常帶有一定貶義色彩,多用于形容言辭刻薄或攻擊性強的表達方式。


詳細釋義

  1. 言辭犀利
    指說話直接且尖銳,常讓人難以應對。例如:“利嘴不饒人”形容說話不給人留情面()。
    明代李贽在《史綱評要·漢紀·孝武帝》中提到:“如此利嘴,難得他好”,強調言辭鋒利可能招緻負面評價()。

  2. 能言善辯
    在部分語境中,也指語言表達能力強,如“一張利嘴”表示善于辯論或說服他人()。

  3. 貶義用法
    若形容“言詞苛刻”,則暗含咄咄逼人或刻薄之意,例如“她雖有利嘴,卻失了人心”()。


近義詞與關聯詞


例句參考

  1. 他憑借一張利嘴,在辯論中屢占上風()。
  2. 蝙蝠的翅膀被形容為“利嘴”,借喻其攻擊性()。
  3. “利口辯給”形容能言善辯的才能()。

“利嘴”既可形容語言能力出衆,也暗含言辭刻薄,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褒貶。建議通過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古籍引用進一步了解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利嘴》的意思

《利嘴》是一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善于口才,能夠言辭駁倒他人或巧妙地說服别人。

《利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利嘴》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刀”和“口”。它的總筆畫數為8畫。

《利嘴》的來源

《利嘴》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篇中:“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善說者利口如利嘴。”從這個出處可以看出,《利嘴》一詞源自莊子先賢。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擴展為形容一個人能言善辯。

《利嘴》的繁體

《利嘴》的繁體字形為「利嘴」,與簡體字形相同。

古時候《利嘴》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于《利嘴》一詞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有一種寫法為「利嘴」,也有一種寫法為「利舌」。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利嘴」的使用更為廣泛。

《利嘴》的例句

1. 他的辯才很出色,總是能用無可辯駁的理由利嘴。
2. 這個銷售員利嘴利舌,讓顧客不得不購買了一件他原本并不需要的商品。

《利嘴》的組詞

1. 利口:形容一個人善于言辭,口才出衆。
2. 利舌:形容一個人善于辯論,能夠用巧妙的措辭擊敗對手。

《利嘴》的近義詞

1. 善辯:形容一個人擅長辯論,善于用言辭說服他人。
2. 口若懸河:形容一個人說話連貫流暢,像流水一樣。

《利嘴》的反義詞

1. 笨口拙舌:形容一個人說話拙笨,不擅長辯論。
2. 呆嘴木腦:形容一個人缺乏口才,思維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