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軸的意思、立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軸的解釋

高而窄的字畫軸子。尺寸比中堂小。《壯陶閣書畫錄》卷十有《明唐6*子畏五十贈人山水立軸》。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立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立軸是中國傳統書畫裝裱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立軸又稱挂軸、條幅,是一種高而窄的豎幅書畫裝裱形式,尺寸通常小于中堂。其核心結構包括畫心(書畫主體)、天頭(上部裝裱)、地腳(下部裝裱)以及隔水(天頭與畫心間的裝飾條),上下兩端分别安裝天杆和地軸,便于懸挂或卷存。

  2. 尺寸分類

    • 四尺以上稱“大軸”或“中堂”,三尺以下為“立軸”。
    • 特别窄的立軸被稱為“琴條”。
  3. 裝裱工藝 采用绫、絹或色紙裱制,常見三色、兩色、一色三種樣式。部分立軸在天頭處貼有“驚燕帶”(绶帶),最初為飄動設計,後演變為固定裝飾。

  4. 功能與曆史 作為最普及的書畫裝裱形式,立軸兼具展示與保護功能:懸挂時畫面平展,卷起後便于保存。其形制在北宋宣和年間已趨成熟,并延續至今。

  5. 擴展含義 在機械領域,“立軸”指垂直于水平面的傳動軸(如機床部件),但此含義與書畫裝裱無直接關聯。

(注:如需了解立軸在文學或成語中的比喻用法,可參考中的引申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軸》的意思

《立軸》是一個中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豎立的柱子”。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立”和“軸”。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立軸”的部首是“立”,它屬于“立”字邊旁部首,表示與立有關的含義。它的拼音是lì。而“軸”的部首是“車”,屬于“車”字旁部首,表示與車有關的含義。它的拼音是zhóu。

根據《康熙字典》,古代漢字“立”的筆畫數為5,而“軸”的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立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商書》中,是指為了記載重要事項而豎立的木質柱子。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均為“立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所記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漢字“立”的寫法是豎起一根垂直線,像是一個人站立的樣子;而“軸”的寫法是中間兩條豎起的線,上面有兩條曲線,類似于車輪的形狀。

例句

1. 建築工人正在立軸搭建房屋的骨架。

2. 這座博物館正常常以立軸為中心,展示各種珍貴文物。

3. 古代文人常在立軸上題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立柱、立案、立志

近義詞: 地标、标杆、紀念碑

反義詞: 水平、傾斜、垂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